气运这两个字看着是不是就有一种很玄学亦或很国学的感觉?
古人看世界的一套方法,其实因为文化保守及破坏断层,还有西方把科技当科学思想的侵蚀,很多其实很贴近大家生活的实用知识,变成了很多人口中的玄之又玄,节气,还有易学,以及易学衍生的命理学等等都属于被我们束之高阁的实用知识。
上述知识,很多是民日用而不知,化进我们生活的点滴,举例来说,踩门槛不吉利,这被称之为迷信,但是因为这一种说法,很多人都不自觉的趋吉避凶,不踩门槛了,对吧。制造出这一说法的本源是为了让人不要踩在门槛上,那样容易摔倒,摔了肯定不是件好事,但是你一本正经的去跟人讲,踩门槛容易摔跤哦,不要踩门槛哦。你会发现听你建议的人不多,很多人都是会产生你不让我踩我就不踩啦我偏要踩,或者踩在上面有什么危险的,我平衡能力好着呢,只有你们这些平衡能力差的才不要踩,然后看到门槛本来不需要踩,还偏偏踩上去的证明自己能力高杆的逆反心里人群。
古人很多先贤讲究择人而教,因材施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命理中的四柱,不同的人有自己各自擅长的领悟,针对各自的特长,教与相对应的知识,就形成那句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仅老师是这么启蒙学生的,医生也是这么看病的,每个病人单独的看,给予不同的施治方法,不像现在,到医院,如果觉得是感冒症状,好的嘛,别的先不说,刷刷大笔一挥,不管什么情况,先去验血一堆。检测的手段看着高大上了哈,然后开出的感冒药基本都是没什么差别的,疾病好转的时间并没有比以前的中医快速。医生和病人交流时间很短暂,态度好的多问点,还有的就盼着这个病人快点出去,下个病人快点进来,怎么病人这么多的呢。医生累,病人也累。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要想身体好,平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要锻炼,要心情舒适,但发达的科技不仅给机械加强了动机,也像给人上了发条。人被动的被推着往前走,而心里对外界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没有兴趣或者没有时间去体会。
医药产生的最初,是出于为了让人健康的目地。行医施药时的医生本着济世救人的人心,个性化精准治疗每一位患者。现在科技发达了,接诊人数能大幅提升,但是人口也增多了,分配到每位患者身上的时间和精力相对不如人数增长的多。
医生与教师这两个职业不同于其他的职业。医生贯穿生命的始终,开始出生需要医生的助产,活着的过程中需要医生的不定期诊治,生命的最后可能还需要医生的临终关爱。教师,则是那个给人启蒙,点开初识人事,拥有开启人生锦绣的密盒的人。这两个职业需要更多的职业认同感,为人奉献的精神。如果缺少,那么被接触的那个人会遭遇小病变大病,看世界偏执或者激进,亦或消沉,焦虑等等,然后再看病,身体,思想的双重打击下一命呜呼哀哉。
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人会不自禁的说:运气怎么这么差呢??!
对啦,运气这个词就出现了。运气是什么?其实它是一种客观规律,而且是一门很难掌握的规律,所以,说到运气的时候,大家不自觉的都会觉得本来成功的希望不大,能成纯粹看老天。事实是这样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