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道之道,不是常道,可名之名,不是常名。道,更本源的,更完整的,甚至不用到道的层面,事物的内涵本质,不是完全可以用语言阐述,指代的。
我们的认知本来就是有限的,就像人的眼睛,只能感受到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光。从认知到语言中间又隔了一段距离。难得语言与认知贴合无间。所以是有限之又有限。所以不可尽道,不可道,不可尽名,不可名。
语言往往是我们思维,认知的载体。语言不能指向完满,我们的思维,认知也不能指向完满。所以要时时记得有未知之境,未知之境也是可以探究之境,将来可知之境。所以要保持克制,敬畏,奋进和创新。
我们在教育中,对语言是非常依赖的。语言是很重要的工具,但它不应该是全部。有几个不用语言,或少用“语言”的教育故事:
洪兰讲到小孩子的教育。说要教会他们把东西放回原位。可是小孩子如果没有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该怎么办呢?洪兰说,不用说他,你就把东西放回原位,做几次给他看,或者牵着小孩子的手,领着他,放回原位,多做几次,就可以了。
还有一个教育故事。说小孩子不小心把钉子弄洒了一地,觉得非常抱歉,就连连说“我真是太笨了”。爸爸说,“你不应该说这样的话”,而应该说“我这就把钉子捡起来”。其实爸爸连说都不用说,蹲下身来捡钉子,放缓动作,让孩子跟上来,把钉子捡起来,就可以了。
还有美国作家斯坦利.格林斯潘,建议我们的父母,趴在地板上陪小婴孩,小幼儿一起玩。这和我们蹲下身来和儿童一起说话,以平等的姿态和青年一起沟通,是同样的高度。小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会无意地流露出他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愿望,宣泄他的一些焦虑和压力。就这样一起玩耍,玩耍,就可以了。
顾随讲,你看孩子进家门,妈妈在家里忙着做饭,孩子进家门看妈妈一眼,妈妈看孩子一眼,就这一眼,就什么都在里面了。就这一眼,就够了。
我也有这样的经历。家禾很喜欢画画。看到特别喜欢的东西,就会问我,“要不要我画下来送给你。”等她画完拿给我,我说“你稍等一下,我要用手机拍下来。”我拍完照片,她又高高兴兴地接着去画另一幅画了。我觉得我们没有说什么,又好像说了什么。没有教育,但似乎又教育了。
江苏省在基础教育中落实核心素养,创立课程基地。为孩子们提供平台,资源和工具。以平台,资源和工具撬动,而不是以老师的讲解来撬动孩子们关键品质和能力的发展。让孩子通过另一些点接入到自主能动的个体发展中。
还有通过阅读来培养孩子。不要说太多,仿佛我们说得不够好一样。很多的书籍,背后是伟大的人格,宽阔的世界。孩子一本接一本地读,像神话故事,传奇故事中的英雄,到一个又一个地方,拜访一位又一位的导师,解锁自己一重又一重的力量。
是不是一想,我们真的说得太多了,说得小朋友们,耳朵都要起茧子了。我国了不起的哲学家方东美先生指出了庄子哲学的以忘训知。要忘言。不要那么崇拜语言。语言并不等于知识,不等于真理,不等于圆满。用心去感知。
要为了他们,要和他们一起,用心去感知,去发现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