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学之大(二)

大学之大(二)

作者: 了梦一川 | 来源:发表于2019-04-14 15:12 被阅读0次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不太能记得起是在哪一堂“思想教育”课上听到我们的辅导员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大学之大”,对于一个连四书五经都没有读过的人来讲,这样形而上的一番阐述着实让台下的我们有些许惶然和疑惧。之所以不以为意,是无所在乎,无所谓得到和失去意义,又怎么去“虑”,怎么“安”,怎么“静”,怎么“定”……

    很抱歉,现在我不得不承认,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这样形而上的论述有免疫能力,有时我也会觉得那些搞哲学的都是神经病人。刚脱离被“挫折教育狂”折磨,我们的大学之路应该和我们之前的中学时代不一样,应该和那个承载了太多的“痛苦”和“希望”之地不一样。

    “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应该和“应试教育”和“挫折教育”是不一样的,至于怎么不一样,我不太能够阐述的清楚,毕竟不是“教育砖家”(在上一篇我有简单的阐述)。来到了“自由世界”,却好像摆脱不了那种被魔鬼般折磨的学习生涯,不仅仅是被“折磨”的青春,在这背后却是我们一直摆脱不了的叫做“希望”的东西或者叫做“价值观”的东西。

    当北大的徐教授写文章说到,北大一部分学生厌恶学习,找不到人生意义,并称其为“空心病”后,我发现我敬爱的辅导员最开始的那段与之异曲同工,道出了“空心”的源头。

    她是在讲一种前后两者的区别,承载着“别人希望”的“应试教育”和寻找“自我希望”的“素质教育”的区别,这种区别可能太过于“高级”以致于长时间处于道德抛物线底端的我们一时半会不明白,这其实就是“价值观”的问题。“应试教育”对我们是有意义的,“素质教育”对我们依然有意义。关键是看建立在“集体价值观”还是“个人价值观”上。

    价值观就是“什么是重要的”和“这些东西之间有什么关系”的观念——《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所以我们会发现文章开头“在止于至善”后面的“止”“定”“静”“安”“虑”“得”很容易被忽略。她认为对于“素质教育”来说“独立思考”“思想的意义”和“自由”是重要的,先努力的去“独立”起来,才有“自由”的可能。对于这个“精神狂”和之前的“挫折教育狂”还不太一样,她给你的是精神上“麻醉”,并非肉体的折磨。举几个例子说明

    三年里,只要你愿意(其实都是她眼里的必须),每周我们都会收到两篇“周记”(没错就是我们小时候常常写的那种老师会评优良的作文),一篇是没有批改痕迹的原稿,一篇是有批改痕迹的评稿(想想她是怎么做到把你写的错别字一个个找出来的)。

    犯了错误你会收到手写一篇“万字检讨”的通知(也是会给你找错别字),我见到了一个将“我错了”重复到一万字的我们的同类。

    想出去玩,三天之内的假期没问题(说说怎么好玩,顺便给她带点特产,讲讲当地风土人情)。

    考试挂科了,能放下面子帮你疏通关系(绝对没收钱),只要你不是对自己丧失信心。

    每次聚餐先干一瓶白的(后来才知道那是掺了水的),告诉你什么叫“喝酒之道”……

    那时她就是这样“亲民”的,她用实际行动证明思考的力量,这是我用眼睛和四年的青春见证的,证明了什么?最开始我耳朵听到的形而上的问题并不是空谈,现在我会每周记录记录自己思考的东西,会给自己放假,还没太学会喝假酒和阿谀奉承......

    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这里找到了一个摆脱所有“别人希望”的那个道德高地,走上“我希望”的“个人价值观”的起点,没错只是起点而已,但“开始”的意义,却是我们整个人生最常遇到的“折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之大(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xs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