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营本周阅读的是《学习之道》这本书,一本讲述如何学习才更有效的书。
书里提到了很多有实操性的学习技巧和方法。
比如,书中提到“与其过度学习,不如穿插进行。”就颠覆了我们平时的学习认知。
它说的是,我们要掌握一门新的学科,或是学习一个新的知识,一定要使用恰当的解题技巧,而不能一味只使用一个单一的方法。
就像一个能工巧匠,在建造的过程中,不能只会用锤子,而是要使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才能制造出精美的作品。
所以说,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去练习各种题目,运用不同技巧解决问题。这样才会学的更好,记得更牢。
其实,我自己也是爱读书爱学习的人,一直以来都在坚持阅读,并坚持写读书笔记。有时几百字,有时一千字,不在于多少,在于每天的坚持。
通过不断的练习,让大脑养成习惯,让肌肉形成记忆。
那么,如何阅读才更有效呢?我跟大家分享3个超实用的方法:
1、高效阅读,先从检视阅读开始。
通过阅读书的封面、封底、目录,还有前言,找到一本书的核心内容。
通过书名,找到一本书的核心关键词。
通过书名和副标题,找到一本书想要解决读者什么问题。
通过目录,找到一本书的18个关键词,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梳理出作者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就能在60分钟内掌握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也能清楚这本书哪些内容是我们需要的。
然后再重点阅读,通过读书笔记输出,快速读完一本书。
2、读书笔记,以逻辑思维为主。
对于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读书笔记输出,内化形成自己的东西,形成记忆组块。
说到读书笔记,一开始我总是摘抄梳理的金句,然后也会写出自己的感悟。
但是,并没有跟之前的知识做链接,也没有具体到接下来的行动计划中。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很多相通的知识点在不同的书里会重复出现,而且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
其实,这也是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一书中说到的临界知识。
目前我的读书笔记,一般以短文字为主,三五百字,刚好是一篇微头条的篇幅。
而读书笔记的格式呢,主要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开头以事例点题,通过正反事例引出观点。然后再论述原因,给出解决方案。
其实,对于读书笔记,只要有了思路,有了框架,写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3、读过的内容,以变成行动为主。
作者写作每一本书,都是为了解决读者的问题的。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书里找到。
如果你没有找到,那就是你还没有看到你需要的那本书。
因此,读一本书,不需要从头到尾一字一句的读,只读你需要的那部分内容就好了。
但是,很多人会觉得,买来一本书,不从头读到尾,那不是浪费了?
其实,我们阅读一本书,不在于读多少内容,在于能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书里提到的知识,能不能对我们有帮助,能不能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
如果一本书,我们能够读到一个点,能够解决我们生活中和工作中的一个问题,那么,我认为这本书读来就值得了。
就像《学习之道》这本书提到的穿插学习法,是不是就解决了我们一味死读书的问题?
当你百思不得其解,一筹莫展的时候,那就放下手里的问题。或许偶尔的一激灵,说不定灵感就来了呢?
很多人读书学习,都在追求方法和技巧,都在寻找速成大法。
其实,任何事情都没有速成的方法,更没有所谓的不费力的技巧,有的只是踏踏实实的努力和勤奋付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