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渊海的汉语词汇里,两个一模一样的汉字,前后排列的顺序不一样,意思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譬如“粮囤”和“囤粮”,前者是指“囤积粮食的器具”,属于名词;后者是指“储存粮食”,属于动词。而且读音也因为前后顺序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一个四声一个二声。
而今天我要讨论的两个词语,也有这样的奇妙。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听到人们嘴里念叨“运气”这个词语,何谓运气?“运气”就是指某种事件发生的概率微小、随机性强、无法计算且不可控制的情况下,事件结果产生后恰好与某人的猜想或个人情况决定一致,并且在现实中发生一般为不可思议或完全不可能存在的背景下发生的事件。
一个人在没有确切、精准的认识到自己的实力,没有强而有力的观察力和掌控力时,事情的成败往往被归于“运气”的好坏。
而我对“运气”这样较为主的唯心主义概念并不是特别“感冒”,却对另一个形近词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气运。
“运气”——“气运”,两个看起来几乎雷同的词语,甚至意思也经常被人混为一谈。
“气运”有两个释义:
①节候的流转变化。三国曹植所作《节游赋》运:“感气运之和润,乐时泽之有成。”大自然的一切因美妙春色的催动充满了和谐之声,感召了骚人墨客的心灵,他们携亲朋、约好友,在春天的氤氲里消散昔日的忧愁……
②气数,命运。这个释义就是我们现如今常用的,古装电视剧里,哪个国家即将灭亡,总会听到并起的群雄言:“如今XX气运衰微,正当谋取天下……”
有人可能觉得从第二个解释来看,“气运”和“运气”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唯心主义的产物。但我却有不同的看法。
科学不仅仅是自然,亦存人文之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理解“气运”应该把它所有的释义融合在一起,“气运”既可以理解一种自然现象,但在这个自然现象之中赋予了人的意识形态,“气运”就默认为是一种使人舒畅的、得意的、成功的关键因素,主客相融的理论最能成为体现人与自然相融的经典范式。
一个人不要迷信“运气”,但一个人绝对不能质疑“气运”。“气运”是一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力量和精神,无论顺境逆境,有了“气运”便有了出头之日。
那年,老友贵大学毕业,进了一家还算不错的公司,对于热衷于“铁饭碗”的父母,这是再好不过的归宿。好景不长,老友贵给我打电话,说自己想换一份工作,他还记得当年我们在“草台班子”里传递知识的点点滴滴,本就沉默寡言,性情木讷的贵,能够说出那样久远的记忆,即便三言两语,也足以使我慨然。
一个电话,工作找好、房子找好、引路人找好……老友贵的父母颇有微词,觉得他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那么多年老友贵最让我感佩其实从来都是这一点:一向逆来顺受的好脾气,在面对内心的抉择时,又突然变得无比坚定。即便是至亲威严的雷霆干预,你也绝不用担心他做出站在内心对立面去苦受熬煎。无论自以为多么高明的父母,以为自己有多大能力去规划子女人生的安排,一颗听话驯服的种子,终究开不出绚烂的花朵,更不谈结出饱满硕大的果实。
搬迁了一次又一次,愈发简陋的出租屋内,没有高朋满座的喧腾欢笑,没有隔千里兮的慰问关怀,有的只是早已潜伏的孤独和黑暗,好在还有昏黄的灯光驱散一点点彷徨,专注与刻苦陪伴着拧不紧的水龙头嘀嗒嘀嗒……
而我只是在这期间反反复复说了三句话:
“大贵,过来吃饭……”
“大贵,出来吃饭……”
“大贵,出来,我和老曾在满多利喝茶……”
来了就吃饭,出来了就坐在那里基本不说话,但友在哪里,他便可以暂时逃离那没有冷暖的空旷,有地方去,有朋友呼唤,就足够了,这就是如血脉一样友情,纯净而没有杂质。
一个人孤愤的前行的日子,纵然身兼弥天大勇,也总有消耗殆尽企图悄然折返的时候。这个时候每个人最需要的一定是背后一双坚实温暖的大手,义无反顾推着你踽踽前行。
“大贵,你不能放弃,你必须用这场考试来证明自己……”
“大贵,你的性格最终适合走哪条道路为兄直言不讳的告诉你了,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刻苦勤奋不为别的,不为向任何人证明自己,而是为了自己潜藏心底的梦想……”
终于,皇天不负,有志竞成,不敢说那样的鼓励取多大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那份友情的陪伴犹如人体中的微量元素,不需要太多,却绝不能缺少。
老友彬,需要把房贷一次性还清,然后转用公积金贷款,这样每个月可以减少一千多块的房贷。阿土是第一个也是主动提出要帮助彬的,我自然附议,我附议老曾自然附议,我们三人各自拿出十万借给彬。
言及借钱,我这人个性十足。有的人看这个找我借,那个找我借,多则十几万,少则三五万,好像我是如“善财童子”一般,有求必应。实则不然,我非常清楚我的个性和为人,我实在是不属于一个沽名钓誉之徒,更不觉得我需要在我先目前的任何人面前沽名钓誉,在我这里借钱我从来只有借与不借,有或没有,没有那种需要权衡利弊,没有那种需要思虑半天。找我借钱实则需要勇气,因为我只会告诉你四种情况:①有,借;②有,不借;③没有,不借;④没有,我帮你借。
掂量不清楚和我关系贸然提出经济勾连必然碰一鼻子灰。
我没有兴趣和任何人解释,人生的本质其实是少向人做交代,但一定是除了自己亲力亲为建立起浓情厚谊之人。
老友彬什么人,包括唐晓锋是我什么人?那是我读书时代就认定了一辈子的情同骨肉的兄弟。你们理解那种相识相知到如今成家立业,再也没有叫过我大名而一直叫我“哥”的那种肺腑之情吗?!
晓锋要装房子,开个口,我怎么可能有而不借呢?人生短短几十春秋,性情相投、快意恩仇,自能惺惺相惜。要知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谁能一帆风顺于始终,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不肯广结善缘,不肯雪中送炭,尽做些锦上添花的美事,任何人都不是傻子,久而久之必定遭人齿冷。
一个小圈子,人与人相处日久必定会是愈发清楚明了。彼此之间渐渐不再吹嘘谁谁谁如日中天,谁谁谁家境殷实,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杆秤,一把尺,关注的是谁谁谁披肝沥胆,谁谁谁施以援手。真金白银是一个衡量标准、嘘寒问暖是一个标准、有来有往是一个标准……
当这种人际“标准”制定完成,“气运”油然而生,我当真发现——我、老曾、大贵、黎彬,我们聚在一起,经历了无数磨折艰难,困难时报团取暖,得意时恪守本分,我见证了其余三人所有关于青春的悲欢往事,耐心听他们好的坏的情绪,然后依旧是那三句话:
“过来吃饭……”
“出来吃饭……”
“出来,我和XX在满多利喝茶……”
淡淡的,暖暖的,和平中正,赤诚洒脱的。左耳进右耳出的坏情绪;蜻蜓点水取其微波的好言论。你会发现,凡是对陌生的人物和事件不喜关注,不爱评论,看似冷漠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因为他们拥有更为充沛的精力去出色的完成对身边重要的人和事履行的责任或义务,然后获取有价值的好评,产生某种吸引人的力量,创造更大价值的成功,这就是某种意义上人所产生的“气运”!
相反,喜欢嚼舌根,喜欢背后论人长短,喜欢徒逞刚强,喜欢没来由嫉妒羡慕之行为,做些“损人”又不得“利己”之事,实在是自毁“气运”,愚蠢至极!
正确的能量互换,正确的三观碰撞,正确的自我判定,所作所为均要建立在“正确的”范围内,才不会与预期的结果南辕北辙。
总之!“气运”自始至终,都是可以通过人为干预的哲学产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