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公司例行安环检查,结束之后,各小组对检查情况进行汇报,并当场明确责任人员和整改期限,对重复出现的问题还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参会人员神情严肃。对发现的问题逐条归责时,不管是否有自己的问题,全都凝神屏息、全神贯注,倘若哪顶“帽子”眼见就要落到自己头上,立刻双目圆睁、脖子一挺,反对的语句机关枪般迸射而出,唾沫星子都喷出老远。与此同时,要么双手握拳,要么掌击桌面,配合语言的节奏,不时铿锵相和。
我不是个喜欢和稀泥的人,在原则问题上必须要分清是非。但我是一个典型的温和派,不喜欢这种剑拔弩张的气氛,我尤其不喜欢人们为了凸显自己的地位和重要性,或是为了迎合领导的喜好,而以一种明显夸张和做作的方式进行表达,准确而言,其实是在表现。
当然,反映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处理方案也切实可行,关键是在对自身责任的推诿,和对处理举措的贡献方面,人们往往会把自身利益作为考虑的出发点,从而做出一些夸张,甚至变形的言行举止。
而且,大家对此也都心知肚明,只是源于各自道行的深浅,和利益关系的近远,表现风格也各不相同。有的深沉内敛,有的直率泼辣,有的世故圆滑。总之,一场热热闹闹的周例会,既是问题暴露和处理的校阅场,也是利益纷争和平衡的搏击赛,更是人生修炼和各色嘴脸的集体秀。
等一散会,画风立马逆转。
如同终局的锣声响起,刚才还你死我活的拳手立马握手言和,甚至还要深情相拥,领导宣布散会的声音刚落,大家绷紧的身体立马放松,冰冷的神情立刻灿烂,有说有笑,甚至插科打诨,一件件刚才还重若千斤、十万火急的事情,顷刻间成了轻描淡写的笑谈。
不过,依然有限的生活阅历告诉我,别人可以放松,但自己不能放松。其实别人也没有放松,只不过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气氛,人们很自然的要换一副面具,换一种风格,换一套表现方式,但内心的防线依然坚固,同时对危险信号的捕捉更加灵敏,以便在看似轻松愉快的日常沟通里,迅速发现潜在的威胁和可能的陷阱,并立刻进行防御,或调动资源组织进攻。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更加危险。不像开会时,大家针锋相对、锱铢必较,很多矛盾和意见基本上都能亮在明处,会使你的作为有的放矢。而会后的一团和气,却如同明枪换成冷箭,更加令人防不胜防。
面对这种集体性的表现,以前我往往将其归结为一个企业的文化特点和管理风格。但现在我也经历过大大小小五六家企业了,加之身旁亲友同事们的讲述,使我认识到不管是在国有大企、民营小厂,还是行政机关、学校医院,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只要是有利益纠葛的地方,就会有这种戏剧不停地上演,就会有这种演员批量出现。
因此,不仅在组织机构里是这样,中国人的这种表演技能可以说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比如在饭桌上,大家嘘寒问暖、把酒言欢,比如红白事里,人们循规蹈矩、风光体面。就连小孩也知道,见了老师要腿勤嘴甜。但是一旦场面过后,又有多少人在怨声载道、满腹牢骚。
有时我真觉得,演技才是中国人必备的生存技能。是演技,而不是情商,情商不高的人也会演戏,而且还很善于以自己的情商低为借口,来达到自己真实的目的。
那又是什么原因让中国人变成了演员,让大家在日常交往中自觉地掩饰了真性情,而以愿意或不愿意的假面目示人?
其实答案不言而喻,可以说是众人皆知。无非还是源于生活不易。
为了好好的活着,甚至只是为了活着,人们不得不委曲求全,或是临空虚蹈,以一种外界能够接受的方式,间接婉转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争取渴望的利益。
久而久之,这种表达方式经过历代的传承和岁月的沉淀,便慢慢地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了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你遵照执行,便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环境的接纳,反正,一味由着自己的性子,自然就成了人们眼中的叛逆和麻烦,在社会上处处碰壁,在利益中处处受难。
关于这个问题,我自己已经没指望了,虽然还达不到奥斯卡的级别,但毕竟已在这个舞台上混了这么多年,毒已入心,再难抽身了。我更担心两个女儿。
大女儿雯雯心眼实,一根筋,想要什么就非要不可,想干什么就非干不行,软硬不吃,油盐不进。为此,她没少挨过训斥,但也并没有扭转的迹象。其实,我并不想她改变天然的性情,只是担心她将来在社会上碰的头破血流,所以希望她在表达诉求的时候更注重点方式方法,说白了也就是婉转迂回一点,不要老是硬碰硬。我不知道我的希望她能否接受,也不知道对她而言究竟是好还是坏,在一个不确定的年代,似乎变与不变都会遇到各自的挑战。
二女儿菲菲心眼更活一点,听劝,自然也更招人喜欢。我怀疑这跟老二的天性有关,因为她自打出生就处于一个竞争的环境,这种对自身条件的模糊认知,使她在跟老大争执时毫不手软,但在替代方案出现时也会欣然接受。也许她将来的适应能力会更强一点,但是否在对自我的坚持和理想的追求方面,也会更加容易动摇,会轻易改变?谁知道呢。
追根究底,一切的一切都是适者生存的结果。
但愿我的委曲求全,能给孩子们带来更多本真的快乐,也但愿她们未来的奋斗,能让自己获得更多坚持的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