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刻画人物性格和分析写的很精准
事实证明,慈禧不具备领导国家进行现代化转型的知识与能力。她是一个有权术而无见识的人。诚然,她精通传统的统治术,对人性卑劣的认识超乎很多男人,可是她并没有一个成形的治国理念,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力。这样的人,绝不是几千年不遇大变局中合格的领导者。
奕䜣,人虽聪明,却缺乏与慈禧抗衡的魄力、技巧和耐性。虽然才具不凡,但他毕竟是“臣”而不是“君”,地位本不稳固,性格也不够坚忍厚重。慈禧通过一次小政变,令他后半生唯唯诺诺,不敢稍有所违。这样的人,也不具备担当推动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领袖的条件。
2.读此处,一时泪目,行将就木时,仍忧心国之未来,远见卓识,佩服之至。
这个建议被朝廷采纳。1872年8月11日,第一批三十名幼童,从上海登上美国的远洋轮船,远赴美国留学。如此大规模派人到国外留学,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天,距曾国藩去世正好五个月,这是曾国藩临终之前为国家办的最后一件大事。
3.虽油尽灯枯,仍然勤奋有恒
晚年的曾国藩虽然已经油尽灯枯,仍然勤奋有恒,尽管右眼已经失明,左眼的视力也并不好,但他还是每天在处理完公事后读一点儿书。直到生命的末尾,曾国藩仍然没有停止高强度的工作,也没有停止自省。
听说曾国藩死前没有经过多少痛苦,一笑而逝,足证这是一个能上感苍天的圣人。活着的时候已经是完人,死后又盖棺论定为圣人。人生如此,夫复何憾。
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全做到了。就立功而言,他从一介书生起家,创建军队,统率群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使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续了六十年,其功不可谓不大。就立德而言,他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道德修养近乎纯粹,五十年后相继主宰了中国的两个大人物——蒋介石和毛泽东,也不约而同地把他当作过自己的精神偶像。说到立言,他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对理学身体力行,登堂入室,造诣很深。留下了洋洋数百万言的全集,其精深博大之处可以让学者终生沉浮其中,其家书语录更让直到今天的普通人受益匪浅。
曾国藩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人意志力的局限。他无望的努力在人类精神征途上,树起了一座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的丰碑。
这种毅力又有几人有?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他们超越凡人,完成凡人无法完成之事!
这才是真正的强大。小小的坚持,小小的努力真的不值一提。真正把常人所强迫自己之事当成了习惯。曾国藩品性精神,为我辈青年之楷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