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亿多年前,恐龙主宰地球的时代,沙棘就已出现。
恐龙灭亡后,面对漫长恶劣多变的环境,沙棘经历了地层碰撞的造山运动,承受了冰川期严峻考验,不仅没有灭绝,还不断地繁衍生息。
直至今天,沙棘依然矗立在一望无际的荒漠,用最顽强的生命力,诉说着生命的传奇。
这么传奇的沙棘当然有不少传说了。
话说当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横扫欧亚大陆的征程中发现了沙棘,大约是环境恶劣、粮草不足,饥肠辘辘之下便吃了沙棘果,结果将士们在服用沙棘后,不仅身强体壮,精神抖擞,他的军队也得以百战百胜。传说,他的孙子忽必烈也因此得享高寿,80岁时还能学他的祖父弯弓射大雕。
考虑到沙棘主要长在我国大西北,这个传说还是比较可信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记载沙棘医药的国家,早在公元8世纪在成书的藏医学《四部医典》就记载了沙棘的医药途用。
《四部医典》作为藏医药学最系统、最完整、最根本的权威工具书,约有30章记载了沙棘具有止咳祛痰、活血通脉、利肺、化湿的作用,有60多处记载了沙棘有健脾养胃、改善体倦乏力等功效。
1903年《四部医典》传到俄国,并在圣彼得堡出版,成为俄国研究沙棘的最早医书。
后来,明朝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和清代药学经典《晶珠本草》也都有记载沙棘的医药用途。
既然沙棘的用处有这么多,但为什么市面上并没有沙棘鲜果出售呢?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沙棘是小小的浆果,果实质地非常柔嫩,不便贮藏和运输,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果实实在太酸太涩,难以下咽。
沙棘鲜果的酸涩味主要来自苹果酸和奎尼酸(金鸡纳酸),再加上沙棘的含糖量比较低,只有2.7%~5.3%,甜味的缺席令酸涩味显得尤为粗暴,这也难怪古代只记载沙棘的医药用途,并没有沙棘的饮食文化。
随着现代研究发现:沙棘中的活性成份高达12类190多种,其中含有黄酮和酚类多达36种,脂肪酸22种,脂类42种,氨基酸8种,微量元素11种,三萜、甾体类化合物几十种及磷脂、5-羟色胺、糖类等。同时,还含有生物碱、香豆素,矿物质等。
此外,沙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B2、B12、维生素K、叶酸(维生素B9)等15种维生素。
每100克沙棘中,其维生素C含量是猕猴桃的2到5倍,山楂的70倍,西红柿的80倍,葡萄的200倍,是当之无愧的维C之王。
这许许多多的有效成分,决定了沙棘十分宝贵,既可以用来制作药品又可以用来作为营养保健食品。
其中,现代提取沙棘中的黄酮,就主要用于药品,能改善心肌微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血管硬化,抗炎等。
沙棘还富含超氧化物歧化本酶(SOD),这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的金属酶,能清除人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因而能防御氧毒性,增强机体抗辐射损伤能力,还能防衰老,在一些肿瘤、炎症、自身免疫疾病等治疗中也有着良好的疗效。
中国的沙棘产业开发和综合利用一直走在国际前列。
1995年,由中国、加拿大、俄罗斯等12个国家发起组建了国际沙棘协调委员会。1999年,国际沙棘协会(International Seabuckthn Association,ISA)替代国际沙棘协调委员会;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国际沙棘协会(ISA)完成了在中国的登记,ISA开始主导全世界的沙棘科研、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
随着近年来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沙棘制品正出现在市场上。不仅有沙棘果汁,还有沙棘酒,沙棘茶,沙棘醋,沙棘油,甚至还有沙棘系列的化妆品。
但在西北大荒漠,起初人们常种植沙棘是用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为了强调沙棘的水土保护功能,国际沙棘协会还把在中国的业务主管部门,放在了水利部而非农业部。
穿越古今,沙棘让荒漠变成绿洲,不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类。
2018年,支付宝“蚂蚁森林”为扶贫和环保而上线了2.35万亩沙棘经济林,全网都参与了这场“抢树大战”,并在仅仅一天就被全网用户承包了,据说,那天马云爸爸也抢到了一棵。
无论是为沙地“种树”,还是为沙棘产品消费,我们都已经开始意识到,我们正在做一件可以改变世界的事。
作者 | 李没药
主编 | 大茜茜
运营 | 施施然
设计 | 肥花喵
参考资料:
[1]洪巧瑜 樊长征 卜训生 《药食同源与健康》[M].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16:122
[2]于新 李小华 李奇林 《功能性食品与疾病预防》[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199-229
[3]张程慧 祁玉霞 程康蓉《沙棘的综合价值研究进展》[R].《食品工业科技》2017
[4]李垚 张慧颖 王鹏祖《沙棘营养成分及作用的研究进展》[N].《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年第3期
[5]杨月欣 王光亚 潘兴昌《中国食物成分表》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162-17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