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仁宇
《人民的名义》 中道貌岸然的高老师高书记非常推崇此书,让我一直好奇,吸引他的是什么?是在书中找到了他的影子吗?
此书我细细读了两遍,一直以来对明朝的不良印象也找到了根源。明朝后期如此混乱不堪,皇帝懈怠不临朝,老朱家的大明江山放任一群文人颐指气使;文官集团也不是铁板一块,你方唱罢我登场,参劾同僚语不惊人死不休;武官有勇无谋源于对唐朝割藩的因噎废食,没有统一的征兵及后勤给养制度,明朝在倭寇眼里就是傻大个不堪一击;律法走到中期,家家户户奉为圣经的老朱亲自编写的《大诰》早已束之高阁,取而代之的是伦理道德“四书五经”……
先说可怜人万历,从9岁登基到57岁黯然辞幕,曾经雄心壮志,也不过是按照安排出席经筵上上早朝偶尔徒步祈雨,像一个人偶在履行一个国家的象征,帝国真正的掌门人是内阁首辅。他性格懦弱,不敢正面冲突,如太子之争久而不决,削弱了文官集团对他的信心,加大了互相之间的鸿沟。反观明朝早期的皇帝,老朱自不必说,永乐大帝杀伐果决,朱瞻基爱民如子…文官集团虽然在成长,但也一直没有凌驾于皇权之上。明朝的灭亡归结于万历也是冤枉,从正德皇帝无子由文官集团选择了年轻的嘉靖就埋下了悲剧。为防外戚专权明朝无外戚,皇后妃子一律选自民间,这势必造成除皇帝外,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与文官制衡。聪明如嘉靖,能得到皇位,除了他自带老朱的基因,更大的恩人是文官集团,是他们选择了他,是不是该感恩戴德?他前二十年与文官集团争名分,后二十年看破一切尊道君,以一己之力与整个文官集团抗衡,即使是皇帝又如何,权力早已旁置,同样的悲剧发生在张居正身上,生前无限风光,身后惨遭清算。还是再说回悲惨的万历,9岁登基,竖子焉知治国理政,没有外戚相助,国之决策全仰仗恩师张居正及他背后的文官集团。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万历是他们的学生,看着他长大的,知他底细,还有何君威可言?他的一生基本没有走出皇宫,他的日常,这边刚以各种不适逃避完文官集团的各种礼仪,那边深宫中却与宦官掷银嬉戏,成了活着的老祖宗。我不禁感叹几千年四书五经的洗脑非常成功,纵观明朝,没有一起臣子谋逆,即使皇帝缺位,社会秩序还能一以贯之,即使宦官专权,也如纸老虎一推就倒。整个社会就这样还算平稳地往后再走了一百多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啊。如果他知道帝国三十多年后应声而倒,他还能深闭宫门不问政事吗?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的大事件当事人估计也想不到当今国富民强,三十年前的我,从没有走出过家乡的山沟沟,我以为那就是整个世界。
老好人申时行,官居首辅,他所维护的是啥呢?竟然是平衡,以中庸之道调节上下关系,也能作为沾沾自喜的政绩写入回忆集。为稳定大局,全然否定了张居正的改革成果,在他手上,居正改革带来的中兴,很不幸地成了昨日黄花。以“无为”治国,果然无为,只有一种人群的集团,果然尸位素餐。反观历史中其他朝代,朝廷之上除了文官,还有武官,才能百家争鸣。
清官海瑞,道德楷模,你又为何要追求尽善尽美,最后沦为笑柄。既然律法无循,为何要以一己之力,挑战两万人之众的既得利益集团。以小见大,清官海瑞既然成为了唯一的清流,做官为民不应该是常态吗?这点充分暴露了明朝的财经制度低能——如果这也是制度的话。一起来看看奇葩之处,一农民老朱,给他的部下定的工资非常低,高薪才能养廉,明朝官员中饱私囊怪谁呢?养不活一家子读书何用呢?万历都知道罚你俸禄又不会饿死你,你既不靠俸禄养家也靠不了俸禄发财,贵为帝国主人,也只能任由这帮官爷掏空他的家产,主人的没意见,那就拿吧,过分的就抢吧。二开国已经两百年了,皇帝换了十几次,偏偏工资没有调过,税负也基本没变,足见帝国根本没有财政制度,继续拿吧,反正谁都没有数。三农民老朱只知种地,收农民谷子或者棉花啥的,商业嘛,对不起不知如何收税,不能搞。全国一刀切,全被捆在地里。交多交少全看老朱创业的时候你祖宗在哪。四,实物交租,这损耗你说没有,被老鼠吃了你追得回来?扣下来多少全看你自己的胆子罗。整个明朝后期,收不到岁负是常事,这窗一破啊只能越破。五,明朝无统一的货币,虽然前期尝试宝钞和铜钱,但是中央政府无备用金背书,流通不起来,铜钱粗制滥造也是醉了,金融发展不起来,民间借贷蜂起而没有有效的商业信贷制度,伦理道德沦丧是必然。海瑞,你说你在这种环境之下,只领俸禄不收成例,这不是要跟大家作对吗?再来说说律法,明初的森严井然,不知什么时候就废弃不用,邻里争执,遵循的不是判例,而是乡村耆老的调解,海瑞你错在遵祖制,历史就该摆在高台鉴今朝,海瑞,你错在讲伦理,高利贷早侵蚀了民众的本性。没有完备的经济和法律制度,200多年的大明朝也着实运气好,这也是集体被洗脑的杰作吧。
再来说说戚继光,民族抗倭英雄,难得智勇双全,遗憾的不是牺牲在战场,而是孤死在政治斗争革职后的不公中。他的军事成就不容置疑。倭寇猖獗时堂堂中央集权大明帝国既然眼睁睁地看着四十几名倭寇在副都南京附近抢劫一空,横行四十多天。继光来后,胜仗从此属于大明,不,是属于戚家军。作者这里让我们一窥的是大明的军事制度。没有征兵制,你要不要当兵,全靠老朱时代你家是不是划定为军户,当兵不靠选拔,战斗力与民众何异?没有后勤补给制度,当兵军饷全看老朱时划定的一家对一家的徭役制,军饷有没付及时不及时,谁来监督?军队指挥要受文官节制,纸上谈兵。所幸戚继光认识到军队需要战斗力,需要与传统弊端做斗争,他采取募兵制,他争取到了专项财政支持,他是幸运的,因为文官中有重视略懂军务的谭輪和张居正。他又是不幸的,对张首辅的知遇之恩尽心尽力,最后在倒张行动中被劾革职。
农民老朱,应该回去管理一个村子合适,村头一呼村尾应,物物相易账不乱,邻里纠纷村头坐,外人来袭胡乱上,承袭祖制不离口,四书五经到极致。诸位文官,既然帝国权力已经在你们手中,能否做做市场调查看看对手在干嘛,紧跟时代该改就改,且看列强战舰起,隔海犹在遵祖制,满汉再关三百年,东亚病夫任人嘲。四百年后看万历,气数已尽剩唏嘘,中华儿女需努力,扬长避短大可为。
剩下哲学家李挚,封建糟粕不提也罢。
再回到开头,高老师为何推崇《万历十五年》,我的猜想是学史鉴古今,高老师也曾经是个有抱负的人,不过在当时的环境下,他放松了自律,似乎这样才能与圈子融为一体共进退,最后可悲地沦为黑势力的保护伞,不法之事不能侥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