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参与感》书摘

《参与感》书摘

作者: 克罗地亚催眠曲 | 来源:发表于2017-03-31 09:17 被阅读9次

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产品战略),做粉丝(用户战略),做自媒体(内容战略)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微软在新的领域里面,为什么没有跑的那么快?是不是应该重新思考开发的模型?因为微软一直在追求“最完美”的开发模式,那是一种让你不可能犯错的开发模式。每个周期都是那么严谨,要执行这个计划的话,没有人可以犯错。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极致的产品背后都是极大的投入,都是千锤百炼改出来的,牛逼的背后都是苦逼。

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

用户群体的无意识认知,最终选择决定了最适合该群体的行为方式,而这其实是最优化的结果呈现。

米兔,白羊座,热情充满行动力,外表呆萌内里极客,热爱青春和生活。

无论这个时代的价值观看上去怎么颠覆、怎么多元,年轻人看上去多么叛逆,但人类对于美好情怀的向往其实一直没有变。

没有什么比眼见为实的真相和坦诚相待的态度更有力、更能打动人了。

互联网手机的盈利,不是靠硬件来赚钱,而是要像互联网产品一样,未来靠增值业务来驱动。

侠义的自媒体就是今天的大V和微信的公众号,广义的自媒体,则是指每一个有影响力的用户。

炫耀与存在感,这时后工业时代和数字时代的交融期,在互联网上最显性的群体意识特征。

借势是新媒体人的必修课。

微博用户大多觉得自己是意见领袖,喜欢发表观点,而QQ空间的用户更喜欢点赞,单纯地表达他们对某一件事情“知道了”或“还不错”地感觉。

互联网软件就是通过海量、微利的方式盈利。服务就是核心竞争力。死磕服务,死磕产品。

小米之家是官方服务旗舰店,是提供售后、体验、自提服务和用户交流的场所。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创业要选大市场,找最好的团队,还要准备足够多的钱。

好酒店要看厨房,好服务网点要看内库。

人是环境的孩子。

一剑封喉,是小米设计思维的原点。

广告的信息输出是需要编码的,到消费者那里需要解码,然后中间会有干扰和耗损,所以最有效的编码简单,解码直接,保真度高。

产品点分为卖点和噱头,卖点是用户愿意为之掏钱的,噱头是有意思但用户不会为之掏钱的。

市场上几乎所有耳机的营销案都说得玄乎其玄,一般都说所谓“高频吐出,中频实,低频沉”。

把一款用料、工艺、表现值三百多元的耳机卖到99元。

每人会喜欢塑料花,真实才会动人。

国画里讲究“守黑留白”。设计要留白,设计语言别太满,意思是要留有想象空间,要有期待感。

设计师的工作是包装和美化,能设计出好作品的,都得有意识和习惯先包装设计好自己。

品牌的发展历程无非是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三步。知名度是让大家知道你是谁,是出现在用户视野内;美誉度是让大家觉得你还不错,走到了用户身边;而忠诚度则是让用户真正爱上你,走到了用户心里。

如果说起弹幕视频站的鼻祖————日本的UGC视频网站NICONICO,就会发现弹幕更多是一种工具价值和观影方式的变化。这也更符合后现代文化的特征:大众创作并消费,以及对经典元素的结构、戏仿和拼贴等。

弹幕本身是一种内容,但不限于此,它更代表了新一代年轻人观看视频的方式。

年轻人总是渴求不同的个性并渴望找到同好。只是过去由于传媒覆盖能力和工具匮乏,使得这些有想法的年轻人能够接触和影响的人群有着极大的局限性,而现在,受益于发达的移动通信服务、社交网络、暴漫和弹幕站等提供的产品化工具体系,年轻人如今更容易定义自己的不同,找到具备相近特质的伙伴,并更容易地传播自己地想法。

《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曾经说,颠覆的创新都是来自边缘地带。

无印良品主张设计刚好够用的产品。

寄情于物,寄关怀于物,注入可被感知的用心,从无生气的工业品变成对自然生活充满关怀的符号,让物件本身能够盈出给人慰籍的情绪。

这些不朽艺术作品本身蕴含着对创作的热爱、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的向往与坚守。

我们的热爱来自自我实现,它关乎欲望,如成就感、荣誉感;又关乎内省,如对卓越艺术的虔诚信仰,对更优美精准呈现的单纯向往。所以,这种热爱是通过自我驱动、自我沉浸,让我们从中回归原本,间或忘却得失,却恰恰可能是将我们领向卓越的最重要的动力。

传统互联网平台通常难有忠诚度,用户去留不过是因工具价值大小来决定。

能穿越时间的不是商业,是哲学、文学活着艺术。

人生是一场修行,见自己见天下见众生。

未来最残酷的事情在哪儿?以前因为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其实很多行业是可以有十个甚至二十个品牌存在的。但是,互联网革命是信息革命,就是说未来信息一旦对称,所有的品牌都是高度聚集的,一个品类只有三到五个品牌存在。我们看看互联网基础产品类别的搜索、安全和视频,基本不超过五个品牌,而且只有前三才算活得好。

繁华万象其实都是世界的背景,你需要做的就是埋头前行。

我们最容易看到表象,也最容易只看到表象。

相关文章

  • 《参与感》书摘

    参与感三三法则三个战略:做爆品(产品战略),做粉丝(用户战略),做自媒体(内容战略)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

  • 2019-04-09

    【组织健康系列书摘】 逐级沟通的好处就是允许下属在沟通中可以提问,这样更有利于澄清,并引发强烈的参与感。当意愿被激...

  • 3月26日晨读感悟

    001: 参与感 第一次听说参与感这个词,是在雷军写的《参与感》这本书。那...

  • 《参与感》读后感

    提升产品相关人员的参与感,尤其是用户的参与感!提升产品相关人员的参与感,尤其是用户的参与感!提升产品相关人员的参与...

  • 【读书清单】参与感2

    001.构建参与感 企业运营过程中,要构建用户高参与感的品牌。置于如何构建,作者提出“参与感三三法则”。 002....

  • 2019-04-04

    《参与感》二 ...

  • 参与感-黎万强-读书笔记

    参与感-黎万强 序言 雷军:猪会飞的背后,参与感就是台风 参与感篇 互联网就是口碑之王 金山时期,我们讲究“风暴式...

  • 小米的公关?阿黎的诚恳!

    这是《参与感》的读书心得。 从《参与感》微博久未更新的情况来看,小米并没有把《参与感》当作一个公关项目来运作。这是...

  • 《参与感》 - 参与感三三法则

    《参与感》读书笔记,作者黎万强 ,参与感篇:参与感三三法则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口碑为王,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就是...

  • 所谓参与感

    自媒体时代,活动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地传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让用户有参与感。 什么是参与感? 参与感就是让用户在阅读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参与感》书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mm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