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意思是:了解的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才高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为什么很多人看似很努力,却始终无法取得成功。究其根本,是大多数人始终都在糊里糊涂做人,糊里糊涂做事,不知道努力的方向,不知道成功的方法,没有坚持下去的毅力,到头来,战胜不了别人,更战胜不了自己。
索尔·卡普生说:“我这一生一直在追求陡峭的学习型曲线,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全力以赴的去工作,而当我全力以赴的去工作时,金钱和地位通常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
以成功的人为坐标,才能找到自己该努力的程度。
几乎每一个参加过高考的人都看过一篇文章,叫做《你凭什么上北大》,作者起初并不是一个很勤奋并且成绩突出的人,但在某一次启发下突然醒悟,奋发图强,最终考到了北大。在她的文章中我看到最多的字眼就是勤奋,尤其她说把五本高中历史课本翻来覆去背了六遍,边背边流泪。我想只有经过如此努力的人才有资格说:“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很多人都在追求成功的方法,其实勤奋本身就是最好的方法,勤奋会带来专注、毅力、以及为了解决困惑而不断找到的方法,成功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而那些看起来努力却始终成功不了的人,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勤奋,而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战术上的勤奋太简单了,就像背英语单词,每天任务是50个,完成了就是战术上成功了,但是真正记住了吗?会用了吗?如果真诚地问自己并且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苏轼晚年曾对子弟说:“我每读一部经典,都是从头抄到尾。”而抄书这件事情,许多文学大家都干过。郑板桥在《自叙》中说:“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只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万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意思是他每读一本书,都要读千万遍,有时候是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时候是在吃饭的时候忘记拿勺子筷子,有时候对着客人却不听他们说的话,并且还忘记了自己所说的话,都是在记书并且默默地背诵。鲁迅15岁起抄书,在北京期间的抄书之多,更是惊人,仅从他的日记所记载的二十多天中,平均每天抄读五千字左右,在许广平回忆鲁迅的文章中谈到,单是《嵇康集》鲁迅就抄了整整三遍。
这些大家,我们总以为他们的成功是天赋异禀或者他们理所当然就是这样,其实如果能有他们这样的努力,也许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能像他们一样,但是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屈于了懒惰和平庸。就像硅谷钢铁侠马斯克说:“我想,大多数人都能学到比他们想象的更多的东西,他们太容易放弃了,而没有尝试。”
以成功者为坐标才能知道自己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比如考上本科需要怎样的努力,考上一本需要怎样的努力,考上985需要怎样的努力,这些都有无数可借鉴的案例。
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余生平坐无恒之弊,万事无成。德无成,业无成,亦可深耻矣。逮办理军事,自矢靡他,中间本志无变化,尤无恒之大者,用为内耻。尔欲稍有成就,须有恒二字下手。
写给儿子的信中说:一书未读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