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很多草根出身的艺术家与企业家故事,感慨颇多,相对于拼命努力,我们需要的更多是一个机会,而这个机会,大有怀才不遇之感。
于古代,是没有人引荐,于现代,不仅是证书含金量不高。
不知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平时成绩突出、样样拿得出手,一到关键时刻就发挥失常,高考就过滤了很多这样的学生,面试就筛掉了很多这样的员工。
这些人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太看重这次机会,如果遇到一位伯乐,假以时日,加以锻炼,榜单中必然有他们的身影。
但是伯乐不愿意花费时间,他们更愿意找一些花拳绣腿的人,解一时之急。
![](https://img.haomeiwen.com/i3281560/c2312eeb0f7668a1.jpg)
广告行业
我们拿广告行业来举例,因为外界流传着这样的选人标准:不看学历,只看能力。
在广告黄金年代,很多人都半路去做了广告,并且成为该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广告人,继而培养了一代代广告人。
因此很多人都对广告行业充满向往,心中怀揣着一颗广告梦,不管你是放荡不羁还是自认天赋异禀,只要给出自己的亮点,总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那时候的选人还只是纯粹的选人。
但是现在选人制度慢慢地变质了,有很多对广告行业热血沸腾的学子与喜欢广告的从业者,在投递简历时吃了闭门羹,他们根本没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才华。
尤其是半路出家想加入广告行业的人,没有经验不会被录取,但是不被录取怎么积累经验呢!我知道你很气,但是你先别气,因为专业广告学毕业的都被拒之门外。
首选你不是海归没有留学经验,其次你是双非学历,投递简历就意味着石沉大海。当然,排除“廉价”的实习岗位,遵循着一本正经的规章制度,做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明明三分钟可以完成的事,却要走完十几道程序。
投递简历慢慢与付费内推、员工介绍混杂在一起,让人嗅到一丝丝的腐朽味道。
所以,很多大佬开始离家出走了,自媒体行业慢慢地变拥挤了。
驾照考取
一个大字不识的司机,开车平而稳从未出现过事故,是附近邻居们信赖的对象,愿意让他来接送自己的孩子,相对于驾照,他们相信的是真正的技术。
但是他始终没有考下驾驶证,一是不识字,二是在制度规定面前,他开始手足无措。他慢慢地不开车了,因为他名不正言不顺,即使很多人相信他胜过自己。
而拿下驾驶证的司机,扣分事故却是常事,大家都不愿意相信他。拿了证书,你就可以称之为合格的司机吗?
所以考试到底在考什么?到底过滤了什么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3281560/fec5b266d258590f.jpg)
求职面试
面试时经常会被问到对岗位的理解、对部门的认识,也就是一个名词解释,好似研究生考试时的名词解析。考的是记忆力还是理解力?暂且不做评价,毕竟批卷者看的是和教科书是否一致。
有两个面试者,同时来面试运营岗位,一个面试者知无不答,总能针对各个专业词汇说出一堆大道理,面试官也频频点头,还不时称赞“这就是人才啊!”
好像现在市面上层出不穷的营销专家,专家太多,学生都快不够用了。
另一位面试者,说到对部门、对岗位理解时,总是磕磕巴巴,像是没有准备好,但是他的运营能力强于前者,他可以轻松写出10W+的文章,可以玩转各个平台的运营规则。
于是公司同时录用了两位运营者,并且成立一个部门,前者为组长,后者为组员。
而前者(组长)呢,每次发布文章的阅读量总是维持在100左右,不愠不火,不仅在运营期间数据直线下降,这个部门也面临被砍的风险。后者没有话语权,连开会参加讨论的资格都没有,尽管他运营期间数据良好。
后来,公司决定该部门只能留下一个人,留下的便是那位组长,嘴上能说会道,实际运营能力不足的人。因为公司认为他可以唬住外行、拿捏客户。
客户:是不是不发火,就把人当成为傻子啊?
客户发来质疑,为何一年了数据还是没有上升趋势,此时这位运营给出的解释是:我们吸引的是目标群体,我们发布的是深度文章,这种专业知识只有少数人能懂,我们需要的是粉丝吗?我们需要的是数据吗?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懂我们的人。
但是你怎么解释花钱投放、禁词频出、账号被封、销售无果的问题呢?免费的功能、运营机制还没参透,就忙着讲大道理不断投钱,到底谁是大冤种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3281560/343a0fbce1ba030a.jpg)
这和皇帝的新装有什么区别呢?但这就是现实啊!
人才被过滤掉了,剩下一堆小丑穿着华丽的服装在卖弄身姿,真是可悲啊!
我们需要能言会道者,更需要真材实料的人啊,只有合理配置资源,才能再创辉煌。
但是真材实料的人,被驱赶、被压制、被蔑视,造成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但是人才考不上证书/简历不过关/面试通不过/不被任用的窘状,当个例成为普遍现象时,将会成为一个行业的没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