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长投学堂基金训练营学习感想
基金训练营第39期:人文于我,功用几何

基金训练营第39期:人文于我,功用几何

作者: 林小殇 | 来源:发表于2018-10-21 11:29 被阅读140次

    初触此题,内心翻涌澎湃,并非因这简单的八字箴言,而是我终有幸可潇洒行文,诸位容我在此胡言乱语,实是平生一大快事。
    有时,徜徉于图书馆中,氤氲着校园中花草的淡淡清香,伫立于穹顶之下,也常常喜欢独处静思,人文于我,功用几何,人文于我,到底是否有用。
    回溯过去,读着唐诗宋词,品着隋唐魏晋,既惊羡于李杜朴实无华的文字,又感动于魏晋风骨的自然无我,纵如阮籍之以天为被,以地为床,李白狂放之迫力士脱靴,便是我心向往之之所,如能做到,此生夫复何求。
    下面,我想来首先阐述人文和情怀的关系,吾窃以为,中国是一个无人文,更遑论情怀的社会,虽然这两个词常堆砌于一起,但我认为不妥,在我看来,人文是酒,而情怀是茗,酒是可以以烈度取胜的,人文有时是可以靠辞藻的堆砌来使文章变得华丽的,但情怀是一种大朴无华的品质,永远不靠量而靠质来取胜的,粗品也许满嘴茶渍,但细品却是五味杂陈,远比空洞的人文更能给人带来感动。在这里,首先区分一下真假人文的含义,谁是拥有真人文者呢,文人骚客可当,而附庸风雅之辈则是假人文,他们或艳羡人文者,或鄙夷人文者,正如唐寅,怀才不遇,神情落寞,埋没世间,终成为芸芸众生,世人便对其冷嘲热讽,似乎一切的才能都随着科举落第而灰飞烟灭,但于唐寅又有何损益呢?
    那么真人文者是否具有真情怀呢,答案不尽然如是,那么,有没有二者兼而有之的,自然是有的,我认为张居正可堪此称,张居正从来以国家为己任,在对他的评价中,相当的评价说其精通厚黑学,在前朝和后宫之间游走,游刃有余,纵横捭阖,将国家玩弄于股掌之内,对于这样的评价,我不禁要慷慨悲歌,以愚浅见,大谬之极,难道“风萧萧兮易水寒”便值得敬佩吗,除了将己一身附于那“图穷匕见”的孤注一掷,又能为将亡之燕带来什么,无非成为滚滚历史车轮之下的又一亡灵,除了在历史上留下“荆轲刺秦”的榜样,又有何用,而张居正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他即使未留下改革之名,也是一高官显贵,也可名垂青史,何必要承担卓绝重任,立于历史之风口浪尖,这个便是情怀,这不是匹夫匹妇可以理解的情怀,也不是肉食之人看重的俸禄,成功也许不会名垂青史,失败却必身败名裂,而他依然可以去做,这是士人内心早已泯灭而骨子里仍然流淌的喷张血脉,抚鞑靼,逐倭寇,一条鞭,兴商业,每一桩每一件都是不世之奇功,足以令风云变色,使明朝再次璀璨,绽放落日余晖,难道仅仅以他精通厚黑学便可盖棺定论的吗,每读于此,总是为他的情怀动容足可称得上“千古一相”,即使安石在世,也稍显逊色,而拥有这样情怀的人并不少见。
    高君宇于家国之间甚是举重若轻,不仅有济世安民之志,对于爱情也至死不渝,即使生命的尽头也没有与心仪的爱人相依共处,相携相伴,也常觉得造化弄人,但在归去来兮之后,终能与爱人并葬荒丘,“生未能相依共处,死后得并葬荒丘”,那奉行独身的女子终也是被他感动,当初那小小的枫叶终究具有了穿越生死的力量,使时间定格在了永恒,那是多么高尚的情怀,不求占有,只愿来生的回眸一笑,便可幸福的走向人生的终点,每次读于此,游走于文字间的那种淡然恬静,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怅惘,细细品味,终成为灵魂的对话,给予自己以无限的力量。
    但是,人文与情怀不一者也比比皆是,胡兰成虽腹有诗书,但终究将灵魂安放于荣华富贵之中,无耻的成为伪文人,张爱玲也终究成为牺牲品,所托非人,不知胡兰成在海的那边想起孑然一身的张爱玲,是否会泛起丝丝怜爱,终究,韶华易逝,青春难再,空付柔情与一江春水,寂寥的死去。
    看宋徽宗的瘦金体,竟能想到那掠去无数人生命的“花石纲”如今早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那能写出一手好体的君主竟陨落于五国城,那书法也不过是付之一炬,如若当初他沉浸的不是书画,何至于此,如人文与情怀不可得兼,舍人文而取情怀者也。
    如今,我们探讨完了人文与情怀之间的关系,此文之人文是指二者兼而有之的前提,人文到底有何功用,于我而言,是慎独、批判和普世。
    慎独之意,人尽皆知,却做到者寥寥。将自己局促于那三尺见方的书房,着实不是件乐事,而要通过一笔、一本、一书来探寻过去和未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实是更难。因我们所要寻求的,绝不仅是采菊东篱,豁见南山的恬淡闲适,也非沉舟侧畔、病树遇春的豁然开朗,而是人文的本质。在我看来,人文从来都是个沉重的话题,不是表面的恬然,而是屋漏夜雨的无奈;不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鸿鹄之志,而是“吾庐独破受冻”的现状。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人文也并非我们所看到的面目。人文是尼采为德国带来了哲学上的超级力量,促其崛起,而自己却成为精神分裂之徒;是太平军英勇地抗击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儒家经典却遇多年未历之浩劫;给无数士人的头上扣上“存天理,灭人欲”的高帽,成为无数妙龄少女的噩梦,自己却妻妾成群,有违礼制,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些便是人文需要探寻的真相,认为并不如众人所想的那样光鲜亮丽,有时可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这不是口若悬河可以获得的,必须要慎独,只有慎独,才能让你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去直击实质,来获得真正的感悟。
    因此,每当想要从无聊的电视剧中的即视感来获得表面的愉悦时,何不让自己享受静谧午后的悠然时光,冲一杯清茗,在淡淡的茶香和浓郁的书香中去体会人文所带来的喜怒哀惧,就像王子猷那时的心境“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是慎独的好处之一。
    当然如果仅是慎独,此文读来便索然无味,皓首穷经之人比比皆是,难道皆可悟人文之一二吗?于是,批判和普世便当然地具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来探讨一下批判。批判,顾名思义便是由批和判二字合成,而判要重于批,我向来认为批不过是芸芸众生在茶余饭后的谈资,在这世上,无不会批之人,即使在中国这个制造顺民的大熔炉里,私下里也不乏批者,人们会批腐败、教育不公、医疗收费,在大多数情况之下,这只不过是那帮“愚民”对于自己难登高位的愤懑不平罢了,你至少很难看到既得利益者每天喋喋不休的批这批那。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想赚钱,但水平不够,赚不了大钱,而这时有个人家财万贯、富可敌国,中国人肯定会批他是利益阶层,为富不仁,赚取穷人的血案钱,好像他的每一个毛细血管中都流淌着贫民的血液,他们开始进行“推理”,他们从现象臆想出另外一种他们所认同的合理的现象,(而此现象通常是基于自己所难以满足的需求)在从此现象推导出自己所认同的本质,结果得出与实际本质相隔万里的结论,因此,所有的富人都被他们认为是为富不仁,好像人就应该生来贫困,富有就是有罪的,不是既得利益阶层就是压榨贫民赚取血汗钱。因此,我认为,在中国是没有真正的哲学的,如果哲学是依靠这样的方式得出结论,那批判的意义便荡然无存。
    我认为,批只是第一步,愚夫愚妇都可完成,而判是最重要的,启蒙运动之所以波澜壮阔,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并非因为它批判专制和神权,而是因为它提出了未来社会的蓝图。由此看出,如果批判思维只是让你成为牢骚满腹之人,那便是一种大败,它能够让你鉴往追来,从历史的过往找到解决之法,为社会提供一剂良方,从而以一种更为积极的姿态去迎接生活,才是人文的含义和真谛,在这里,我们是要采用一种大历史的视野去看待事物,要跳出事物本身,以一种更为高远的姿态来批判,今人的优势就在于有很多的古人经验可供借鉴,而无需依靠一己之力来想出所有的解决之法,要找到今古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今提供借鉴,从而以一种更为开放的姿态来进行辩证思维,这便是第二维度,批判,而这是慎独所难以做到的,因为这需要古今结合,中外对比,没有兼收并蓄的胸怀,是难以做到的,而这是人文的强大力量,也决定了人文永远都不会过时。
    最后,是第三维度,普世价值,到这里,肯定有人会有疑问,既然批判如此重要,难道普世价值能胜得过吗?在这里,并不是谁压过谁的问题,在我看来,批判思维即“critical thinking”只不过是提供一种态度、一种方法,它是要有依托的,就像列子必须御风而行,方可达到逍遥和齐物,而普世价值便是这种依托。
    普世价值是人文的终极价值,是讲究生而平等的,它并非是虚幻的国家口号,它体现在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中,体现在《独立宣言》的签署中,体现在墨子“无等差的兼爱中”,它体现在“民有民治民享”的实践中,当然,除了生而平等,还应该有“同理心”,换言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今,中国的老师绝大多数没有做到,他们的信条是“己所不欲,必施于人”,这便是没有普世价值,是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如果是一国之统治者,就要考虑到政策是否能为人民接受和执行,是否为人民带来负担,这些都是普世价值,如果脱离了这一点,所有的辩证思维都是形而上的空洞理论,都是自己的臆想,因此,人文的服务对象并不是统治阶级,而是人民,借用《论语》中的一句话,“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国富兵强并不能说明一个国家的强盛,如果百姓均富而可乐,没有温饱之扰,也没有生计之苦,尚有余力,则以学文。
    再举个例子,德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尚未统一,但它并未急于发展经济,而是促教育的发展,行福利以赡养老人,哲学极大的发展,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一举超越英法,跃居世界第二。
    在这个例子之后,还有人说人文无用吗,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拥有普世价值,便是掌握了人文的终极价值,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慎独和辩证思维,以及一些物质和经济的外在因素,均可无敌于天下,难道还会有肘腋之患吗?
    因此,通读全文,便可知晓,人文于我,功用几何,作为反功利论者,我不想探讨是否有用以及有用至何程度,毫无意义,如果诸位觉得有用,就去做,如觉无用,大可抛至一边,做一个心外无理之人,未尝不可。
    其中的微言大义,不言自明,无须发问,自无需解答,少些发问,多点实践,如果醉心于诗词歌赋,可不待风花雪月而吟诗作赋;若祈求官运亨通,便去自己感受宦海沉浮;若愿刻石勒功而返,即可去驰骋疆场,马革裹尸;若喜家财万贯,便投身于物欲横流。吾本天地一沙鸥,沧海一粟,对于物欲横流之世,深恶痛绝,对于溜须拍马之辈,横眉冷对;对于青史留名,兴趣索然。唯愿皓首穷经,谈笑风生,不事权贵,激扬文字,桃李遍地,物我偕忘,逍遥齐物,引为平生快事。自然愿意执着人文,无关功用,矢志不渝,这便是我的回答,兴致所在,提笔便写,无关其他,愿各位也有这样的心境,兴致所在,守望初心,终可成为清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路边花花:恭喜你通过39期基金营的专题哦·~未来请继续用知识武装你的大脑!~加油!~
      • 云海之光:看得出来,阿浙书读了很多,且颇有深思,追古诉今,学长功力不够,没法评价,只道厉害厉害太厉害。5组真乃藏龙卧虎之地,训练营期间,没几人愿意来此交流,大家都选择做了默默的学霸,学长心里多半是不开心的,但是看到此文,学长突然觉得心里一宽,无憾了,真心感谢你,赞赞赞!

      本文标题:基金训练营第39期:人文于我,功用几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qb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