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跟着张文质写作想法散文
也说“还有谁没有发言”

也说“还有谁没有发言”

作者: 欧小丽 | 来源:发表于2021-12-01 20:49 被阅读0次

    公开课上,最流行的一句话应该是“谁还没有发过言,我请一个还没有发过言的”。

    这样的话,在这一天我一共听到了三次。无一例外都是公开课,我不知道如果没有老师听课,老师会问这句话吗?大概率是不会问的。

    今天的课,都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不熟悉,记不住哪些学生发过言或没有发过言,很正常。但,是不是仍然需要用这句话呢?

    一、这句话背后隐含的价值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先考量价值,先来看这句话背后隐含的价值。

    这句话的发生时期,一般是临近课尾,也到了课的白热化阶段,老师想用这个举动来证明以下两点教育教学观念:

    第一,学生的参与度高。因为学生都处于积极发言的场域,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说明老师的教学设计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创生出一些新的想法想要分享,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乐于分享的品质。

    第二,老师有关注全体的意识。面向全体,是班级教学需要体现的一个特征。老师有照顾每一个孩子的意识,说明人人平等,给予每一个孩子平等的学习机会,想要体现“教育公平”。

    这样的价值观应该说是无可厚非。

    二、这句话面临的现象

    这句话说出来后,会遭遇什么呢?

    先来说一个听来的故事,这是关于中学生的。

    老师:“我请一个没有发过言的孩子。来,张三,你来回答。”

    张三:“老师,我已经回答过了。”

    老师:“你没有回答过。”

    张三:“我真的答应过了,不信,你问李四。”

    ……

    可想而知,老师的这句话说出去之后,遇到诸如张三之类的孩子,课堂该往哪个方向行进呢?老师需要立案侦查吗?或者去调监控?要么张三说的是实话,要么张三在撒谎。但不管是什么情况,是不是都是课堂上不需要出现的一幕呢?

    再来讲一个真实看见的故事,这是关于小学生的。

    老师:“我请一个没有发过言的孩子来回答。”下面小手林立,想要回答问题的人很多。

    老师:“我请张三,你来。”

    李四:“老师,张三回答过了。”

    王五:“老师,张三真的回答过了。”

    老师:“张三,你真的回答过了?”

    张三:“我回答过了。”

    老师:“好,我换一个。”

    在这个片段里,充分看出小学生的纯真。当老师请出张三时,有张三以外的其他孩子盯着,老师的判断出现了偏差。如果张三说自己没有回答过呢?那又是不是变成一个审案现场呢?

    这两个故事里,都有一个词语:尴尬。

    三,该如何体现“面向全体”呢

    上述的价值观里,可能最重要的是“面向全体”。不问这句话,那可以怎么做能体现“面向全体”呢?

    第一,衡量面向全体与否,学生是否发言不是唯一的维度。只能说发言让思维外显,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我们还可以有哪些维度呢?课堂巡视,特别是在独立思考时,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思维起点,兼顾到特别思维的孩子。比如用学力单的形式,让学生写出来,老师让学生思维可视化,看见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或者在巡视过程中与一些孩子私下交流;用小组分享的时机,让学生至少在小组内获得发言机会等方式。

    第二,班级授课,因为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要体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就必须兼顾这些差异化和个性化。思维走在前面的人,可以给予更多时间和机会,让他们给课堂提供智慧,提升课堂学习品质。思维走在后面的人,也需要给予更多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从混沌走向清晰。而“各有所获”才是真正的面向全体。比如稍微内向的孩子,想要培养他乐于分享的品质,机会是需要给予倾斜的;而一些表现欲望强烈的孩子,是需要适当的“放一放”。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课堂并不是每个人都发了言就是好的课堂,那只可能是热闹的课堂。好的课堂往往并不热闹,是在安静中蕴含着思维的丰富的课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也说“还有谁没有发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qe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