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初二时的政治课,老师提问我说,“你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当时的我还小,没有那种就业的紧迫感,更没有任何的社会经验,所以一开始脑子完全是蒙的,我检索了脑海中关于“职业”的所有信息,医生、教师、技术工人、管理人才,最后,因为回答拖的时间太长,大家都显得有些不耐烦,我就应付性地说出了“律师”。老师一开始听成了“牧师”,让我在全班同学目前出了一次“洋相”,也戏剧性地让我记住了这次微小、琐碎甚至在当时看来没有什么意义的一次对话。
高中的自己读了文科,父亲是学审计出身的,因此在高考报名时非常希望我读商科,但是我自己明白,即便高中数学成绩还凑活,但自己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很多东西都是靠死记硬背完成的,根本没有理解,一旦上手大学数学,可能就会“崩塌”式的下滑。我担心自己会最终碌碌无为,所以算来算去,还是离开了经济的怀抱。加上纯粹文科就业的压力过大,迷茫的自己最后还是选择了社科领域,选择了“法学”,走上了当初随口说说的道路。
因为高考成绩还好,所以16年,我进入了沿海的一所985高校,环境很好,同学也很和谐,但客观地讲,学科水平还比较差,至少从排名上讲是这样的。不过好在自己还算用功,也算中规中矩地完成了基础学科的学习。一开始,自己还是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大学老师,所以在理论法学领域很认真地进行学术联系,以之为研究方向,后来这一预期受挫,被迫转向了经济法领域的垄断法方向,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与思考后,我还是进入了父亲曾经学习的领域,将财政税收与法学结合的“财税法学”。
不得不说,当如今已经大三的自己反过头来思考自己这短短二十几年的发展轨迹时,真的会有些宿命论的感觉,我没有逃出父母的影子,也没有逃出自己曾经的设想。有时候我也会想,到底是我们自己的预期决定了我们的选择,还是我们的选择最终构建起了我们具体的未来预期?好像不好说谁先谁后。但至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今天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微小的决定,都可能成为未来人生转折的“蝴蝶之翼”。想要实现我们现在模糊的未来设想,就需要在意如今的每一个岔路。
记录人生,感谢努力的自己。3-20(20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