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猫弋
《怎样读书好》胡适等著 | 2018年的第7本书 No.11
《怎样读书好》阅读经验如一路灯光,照亮人生黑暗。
——北岛
昨日我把《如何阅读一本书》还入书架,接着便开始搜寻还有什么可读,于是一眼便看到它。“怎样读书好?”我在心里念了一回,觉得有趣,又看到胡适的名字,咦,民国的高知竟也研究读书技巧吗?我取它下来,才得以偶遇了一本好书。
在我的印象里,中国人谈读书往往晦涩、神秘、高雅,多谈读书的好处,少谈读书的方法。可拿到这本书,我才发觉自己的浅薄。
这本小册子里,竟明明白白收录了30余篇读书方法的文章,皆出于民国大家之手,胡适,朱光潜,林语堂,丰子恺...那一行行文字凝神静气,读起来不免心生欢喜。
令我吃惊的是,虽然隔了大半个世纪,但这些思想依然熠熠生辉。只觉得那时的先生们,就在你身边指导你:诺,先搞清楚为什么读书,再寻找读什么,最后还要明白读书的方法。
这些有关读书的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但大多数仍有借鉴意义。许多现代的读书方法,只是这些文章里冰山一隅罢了。
我摘录了书中我最喜欢的胡适、林语堂和朱光潜的观点,权当开开大家的胃。其中乐趣,还需去原书里寻找。
新青年 新文化 白话文倡导者 胡适先生一、 胡适: 无目的的读书是散步不是学习
胡适先生很务实,他认为读书一定要是有目的。扉页工工整整印着胡适先生的话:“无目的的读书是散步不是学习”。
胡适在《怎样读书》里重点阐述了读书的方法:精而博。
精就是“眼到”、“手到”、“口到”、“心到”。(有没有似曾相识之感)
博就是“开卷有益” 。 一是为增进各学科的触类旁通,所谓“致其知而后读 ” ; 二是为做人。
摘录一段胡适先生关于“博与精”的原文:为学当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
我们要做成一个学问博大而又精深的学者 。精深的方面,是专门学问;博大的方面,是旁搜博览。这样的学者,好像埃及的金字三角塔。那金字塔高四百八十英尺,底边各边长七百六十四英尺。塔的最高度代表最精深的专门学问,从此点依次递减,代表那旁搜博览的各种相关或不相干的学问。塔底的面积代表博大的范围,围深的造诣,博大的同情性心。这样的人,对于社会是极有用的人才,对于自己也能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 ——胡适
为什么读书?有三点:接受人类的遗产;为了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对环境,并可以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这些都是胡适谈“如何读书”。
恬淡的林语堂先生二、林语堂:读书的兴味(无目的)
林语堂先生和胡适不同,他认为真正的读书,应当是无目的的。
什么意思呢?看照片就可知一二。
读书,一定要讲究读书兴味,兴味到时,拿起书本就读,才不失读书的本意。
如果天上有可爱的白云,那么,就去读白云而忘掉书本吧,或同时读书本和白云吧。
读书呀,就是要开放心胸,仰视浮云,无酒且过,有烟更佳。在暮春之夕,与爱人携手,到野外读《离骚》;在风雪之夜围炉,佳茗一壶,哲学、经济、史籍十数本狼藉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
林语堂先生并不提倡为“改进心智”而读,甚至反对义务责任式的读书。
他说道:“现在的学校呀,整日摇铃上课,摇铃吃饭,摇铃运动,摇铃睡觉,哪有闲工夫自由看书呢?‘注射灌输’的形式,把知识注射进入人们的脑壳里。实在是太被动。”
要优雅,要兴味,要出其自然.....
——有人问到,这样读书,若是读不懂呢,成效又如何?
——林语堂答:“涉猎自久,自可融会贯通;只怕诸位不得读书之乐,没有耐心看下去。”
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
推荐各位阅读这篇林语堂先生的《读书的艺术》,其中有些观点着实深刻。
朱光潜先生三、朱光潜:读书是一种训练
最务实的当属朱光潜先生,他指出“读书是一种训练”。
他提出书籍浩繁,如果不会选择,则是一种累。古人读书虽少,但因书籍难得,皓首穷经才能治一经,读一部就是一部书,口诵心惟,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过目”虽多,“留心”的却少,不免心浮气躁,读错了反而浪费精力。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这段话很好地诠释了为什么我们需要选书。
怎样选择书目呢?朱光潜先生认为读书好比探险,不能全靠别人指导,要自己费功夫搜求。我们知道,读书是一件辛苦事。因此,读书必须要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读文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心,这属于以科目为中心;心中先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搜求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这是以问题为中心。读到这里,我不禁哑然,这种方法不正是当今古典、笑来老师常讲的以问题为中心来读书吗?
继之而来的,当然是如何读书的问题了。
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快读一遍,慢读一遍,姑且算作第一关键词吧。
读过一本书,须记笔记,这是如何读书的第二个关键词。朱光潜认为,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这不就是我们常谈的“输出倒逼输入”,当自己从被动者成为主动者,我们就有机会进入更高层次的读书的境界了。
如何读书的第三个关键词是常做文章。朱光潜说:“看过一部书,我喜欢就那部书做篇文章;研究一个问题,我喜欢就那问题做篇文章;心里偶然想到一点道理,也就马上把它写出。我发现这是整理知识与整理思想的最好方法。”
说到这里,为什么读书的问题其实已经浮现了。肚皮装得饱饱的,是一件乐事;心灵装得饱饱的,是一件更大的乐事。当然,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只是,如果不读,那又算什么呢?
你在哪里?最后,用杨绛先生的一段话结束分享:“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