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这句话首先是家长给孩子贴的标签!
尤其是第一次,孩子对一个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感觉恐惧,不敢触碰的时候,如果家长说“这孩子胆小”,一次、两次之后,在孩子心里,自己就固定了父母的认知:“我胆小!”
记得小时候带女儿下楼玩,经常能听到一些家长,尤其是奶奶,在说自己的孩子“胆小”,她们的言语里,其实更多的是宠溺和保护。
殊不知,这样加强了标签在孩子心中的内化。
经常有孩子学走路,1岁半多了,还不敢自己尝试,要拉着奶奶的手,才敢迈出脚步。
其实,这也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了解和小心翼翼地接触这个世界。
家长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和鼓励!
或许一句“你可以的!”,给孩子的动力,要胜过无数“孩子胆小”后面的暗藏的保护和宠爱。
孩子见了陌生人就哭,你不是为了化解尴尬的一句“这孩子胆小!”,而是应该说“宝贝有我在!”
很多时候,孩子对外界的反应,只是停留在感官:不喜欢,或者是那种不能接受的陌生。
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到的人和事物越来愈多,孩子各种认知能力的增强,就不会恐惧。
恐惧来源于不了解,我们成人也有恐惧的事情,何况孩子!
其实,孩子是最不知道危险和恐惧的,都是家长灌输了“这个危险”,“那个不安全”,之后,孩子才会有了恐惧的意识。
所以,如果说6岁了,孩子还是“胆小,不敢尝试新鲜事”,那么,请从直接教养人身上找找原因吧!
或许只是简单到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上调整一下就会好了。
当然,也要因人而异,排除孩子没有其它身体不适或心里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