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对于第二大脑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个关键词是“双链”——这也是第二大脑和互联网的主要区别。
互联网是用单向度的“链接”来组织信息的,所谓单向度,就是说它可以从一个链接跳到另一个链接,再跳到下一个链接。
例如,我们可以从一个介绍“海洋”的页面当中包含的链接跳到“半岛”的网页,再从“半岛”页面当中包含的链接跳到“海峡”的页面,但是,在“海峡”的页面,我们不知道是“半岛”链接了它,更不知道“海洋”链接了半岛——这就是现在互联网的实际情况,我们是跳不回去的。
你钩住了我,我没钩住你,是单向的,不是互相的。
整个互联网都是单链的,可以叫它单链网。
但因为有标签,第二大脑则完全不一样,第二大脑是双链网,我们可以通过标签,来保存“双向的关系”。
简单地说,因为标签,第二大脑比互联网更适合保存关系,当然也就比互联网更适合展开思考。
我们知道,可以在不同的信息之间来回切换,才会建立更多的通路,发现更多的灵感。
那你肯定会问,互联网这么牛,为什么不是双链的呢?
因为互联网过于庞大、双链成本更高,而且在互联网上,有人反对关系的追踪,认为这妨碍了隐私保护和自由引用,所以互联网最后建成了单链的。
但在我们的第二大脑,没有隐私保护的问题,建成双链的结构,更有利于信息的连接和查阅。
第二个关键词是“网状立体”:因为有标签以及反射区、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这样的层级结构,所有的信息会形成一个网状的、立体的多维结构。
当我们后续检索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相关的信息组合起来,就像旋转“魔方”一样快速组合成不同的花色,契合不同场景下的需要。
例如,要写一篇演讲稿,有了第二大脑,你就不用去一个字一个字地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你只需在你的第二大脑中,找出相关的信息块,把它们变成连贯的文字。如果没有第二大脑,你要准备这篇演讲稿,那只能对着雪白的屏幕或稿纸,从标题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草稿来。
你的大脑要寻找、组织素材,还要判断所用的每一个字和词是不是准确、生动。
这两件事一起做,是非常累人的,任何人没过多久都会感到巨大的挫折感。
第二大脑是私域大数据。当ChatGPT这种智能工具出现之后,情况更不同了。
第二大脑可以跟ChatGPT连接起来,产生更了不起的效果。虽然目前还没有把这两个东西连接起来的工具,但我有办法,我的做法是把第二大脑中的信息手动“喂”给 ChatGPT,让ChatGPT来补充、完善、评价这条信息。
然后我再把它补充、评价当中有价值的部分返回到第二大脑,从而丰富我第二大脑当中的内容。
未来有没有可能我们只要告诉第二大脑我们想写一篇什么样的文章,第二大脑就可以把它当中相关的素材组织起来,成为一篇文章呢?
就像ChatGPT把互联网上的素材组织起来一样?这样就可以省去我们打字、组织素材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这部分精力是相当可观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就要开始布局、建设第二大脑的原因,不要等算法成熟了,这一天来了,我们却没有私域大数据,没有第二大脑,那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无米之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