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日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①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量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②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注释
①伤:妨碍。
②咏:唱着歌。
译文
孔子又问:“冉求,你如何呢?”
冉求回答:“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家,让我去管治的话,等到三年过后,就可以让人们富足。至于修明礼乐制度,那只有等待贤人来教化民众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如何呢?”
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自己有很大本领,只是愿意学习而已。在家庙祭祀和诸侯会盟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个小小的傧相。”
孔子又问:“曾晳,你如何呢?”
这时曾晳弹瑟正接近尾声,瑟声逐渐缓下来,铿地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答道:“我的志向和他们三位所说的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妨碍呢?不过是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便说:“暮春三月,穿上春装,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最后唱着歌回家。”
孔子感叹一声说:“我赞同曾晳的志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