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目】: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文章编号】:202-216
【作者信息】:王荣生
【打卡内容】:1.小学语文教学在三个方面要改换思路:回归我国传统语文教育,识字与写字要分流,而且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写字教学还要与计算机输入法贯通;“学文识字”以学文带识字,以识字促学文,识字教学要从念准、写对,转向在课文语境中对字义、词义的理解和感受;以语文知识大概念来组织课文学习和识字教学。
这一章可谓是及时雨,对我的教学有十分大的帮助。识字教学一直是小学阶段的重头戏,如何识字是集中识字还是随文识字,众说纷纭。因为我现在带二年级,既尝试过集中识字也尝试过随文识字。新派认为集中识字不利于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可是一味地随文识字容易破坏课文整体的美感。特别是低年级,识字量大,如果只是随文识字,不利于孩子读通课文。所以应该还是从字词入手再到句段篇。层层递进层层搭梯子才能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学习。现在识字要求不仅仅是这一个字,而是由这个字衍生的音形义,以及形近字,还有这个字产生的对文本的理解。
2.课堂教学最大问题,就是只要求学生记住一些零散的事实性知识(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语词、语句等是具体的语文知识)。这就考虑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学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另一种语文知识上,把它叫作“概括性知识”,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目标是理解。就是有大的学习语境(联系课文语境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字词),目标明确,学习方式明确。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落实到语句理解,这样就不会变成空中楼阁而变成有理可依。
3.学习和应用具体的语文知识来理解课文;借助于课文学习中的这些事实性知识,探究概括性语文知识,探究概括性的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和课文教学的主要内容;用概括性知识去统摄、勾连具体的语文知识。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重要字词,结合自己的经验在头脑中展现具体形象,按照虚构故事、小说的模式来阅读理解,用讲述的语气、语调在朗读中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探究过程:学习和应用具体的语文知识来理解课文;借助于课文学习中的这些事实性知识,探究概括性知识;用概括性知识去统摄、勾连具体的语文知识。
5.一篇评课看下来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要抓住文本关键词句,有了读与赏的依据,这样分析研读就能落到实处。语文教学永远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落在一个个的词与句中。所以研读文本永远是我们的必修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