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行为模式中,可以拆解成:认知、意愿、能力三个方面,首先是人在做出某种行动时,要对行动有所认知,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等;然后是要有意愿去做,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坏处?不做有什么坏处?是否有什么担心害怕的地方?等;最后是能够去做,时间和资源方面是否满足做的条件?等
在辅导风格我们是根据能力和意愿这两个维度,分成了四个部分。
1)能力低,意愿低,采取指导型辅导风格:给出清晰具体的指示和想要达到的结果,商定时间表,定期跟进以确保下属的方向正确
2)能力低,意愿高,采取参与型辅导风格:作为下属的伙伴,和下属一起合作来解决问题。
3)能力高,意愿低,采取支持型辅导风格:鼓励下属并充当他的资源,鼓励下属靠自己解决问你题
4)能力高,意愿高,采取授权型辅导风格:不用给予下属指示,只需要授权。说清楚时间期限和期望结果
可以以看的出来,辅导风格中的能力和意愿,是与开头所说行为模式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的。意愿是做事情的动力是否足够,能力低一方面是否对要做的事情有清晰的认知,另一方面是是否有资源能够去做。
根据能力意愿矩阵分析,会得到下属的能力意愿情况,然后领导会采取不同类型的辅导风格,这个时候本质上是领导在向下属传递信息。而根据MBTI性格的第二和第三维度: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做出决策,会根据性格的偏好,对信息产生喜好,以及做出决策,这两个维度影响人的认知。
所以说在辅导的时候,首先根据能力意愿的辅导风格判断出,需要给予什么样的辅导风格。然后再根据MBTI的性格类型,在辅导的时候辅导内容尽量实现两者的匹配。
比如说,意愿方面是一个人做这件事情的动机,我们可以把动机分成:成就动机、权利动机和归属感动机。如果是NT型的人,鼓励他做了这件事会有什么好处,取得什么成就。如果是NF型的人,可以鼓励他做了这件事会对其他人产生什么影响,会对和别人的关系产生什么促进作用,会怎么帮到自己和他人。
辅导风格实际上是我们采取辅导去弥补能力或意愿不足的问题,但是我们要注意不同性格的人对信息有不同的偏好,做决策也有不同的偏好。所以在辅导过程中要实现两者的匹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