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读《被讨厌的勇气》。
这样的认知流派非常的有趣,也很符合我比较认可的一种生活态度:乐观、积极地面对际遇。
我相信人都有潜能也有优点、价值,拥有一个积极的态度,能够朝着自己所向往的目标一点点努力(靠近),就特别有意义了其实。不是真的要“千方百计”达到自己所设定的目标,而是去寻找它、靠近它的这个过程,属于“对自己有一个很踏实的交代”。
解放自己的思想,不给自己设置一个牢笼,也不需要总带着“怨念”看待他者和这个世界。其实最重要的一个解放,就是思想的解放、心灵的解放。
“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
“每个人都守自己的本分,过自己的人生,人和人之间就没那么多纠结和烦恼”。
现在是我们唯一真正经历和拥有的。
多多体会当下的意义,多多感悟生活的真谛。
我们人生的责任、选择的权利,应该属于我们自己。
从自身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感,培养自己真正自主和自由的勇气。
其实有一点呼应了阎鹤祥在喜剧之王里分享的“不独立,毋宁死”的小故事。独立,是一段寻找自我和自我疗愈的旅程。“一直在路上”,才是我们的常态;理解的丰富程度也是逐渐加深、变化;世界美好,需要珍惜当下去一一体验、感悟。
另外今日小事一两则:(1)运动内衣的款式、版型也是需要不断的试穿才能找到最服帖的,基于下单五件,只有一件最为服帖来论证(幸得其余四件皆可退货);(2)看综艺节目毛豆提到喝黑咖啡减肥,于是我今天喝了两杯,但不是黑咖啡,都加了很多奶,实在有点接受不了黑咖啡的苦味……
最近很火爆的电视剧《边水往事》其实也是反映了很多“个体”事件,但仍然具有“普遍性”,里面有悲喜,有很多非常复杂的“心路历程”和“行为”,但我开始有一点觉得“个体心理学是所有人的心理学”这句话有道理了。之前吧,我会觉得个体的经验是零散的、不具有“代表性”的,但真的我们难道只需要care about the majority吗?突然又想起这个哲学命题,大多数,真的就很representative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