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读,一定要素读

作者: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 来源:发表于2021-07-30 22:21 被阅读0次

    真正判定一位老师教学水平高下的,是素读,是把所有的教参、资料抛开,单单给你一篇文章,让你静下心,沉浸到文字深处,读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素读读出来的内容的多寡确实是标尺,你的水平如何,立判高下。

    大师级别的人物都是素读的高手。于漪、钱梦龙,宁鸿彬、余映潮、肖培东、程翔………哪一个不是深得“素读”之妙呢?

    素读是教师文本阅读和教学解读的起点,是教师职业生命的第一次直立行走。素读能够培养语文老师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研究能力,能让教师的教学更有深度、广度和温度。

    前几天在培东老师的课堂上,来了一次严格意义上的素读,读2021年3月19日《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微笑的真谛》并写出一份教学设计。太考究人了,完全靠一个老师的积淀。当时是特没有底气的,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很是认真地听几位高段位同学说出自己匠心独运的教学涉及之后,我皮袍下边的“小”就又一次被炸出来了。

    培东老师的哪一篇课文都是从素读开始,一遍又一遍的读,读到每一个字都滚烫发热,自然见到的都是柳暗花明。

    就像他自己所写的——岁月是最好的老师,他不会硬性的摁着你的头,把你浸入到醒悟的河流中,他总是在耐心的消磨你,也在等待着你某一天当你能滤除浮躁,抛开喧嚣,拨开冗务,自觉、主动、彻底地融入阅读文本时,教学的进步也就离你不远了。读书则给了我们面对世界的正确态度,这个世界自然也包括我们的语文世界。

    肖老师讲阿城的《溜索》就是素读完毕的又一次华美绽放。文章是一篇内容很浅显的小说,故事也简单,写了一处奇险的环境,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一次溜索的经历。偏偏于浅显中展示了作者无比高超的语言艺术。绝妙之处自然通过素读一点点啃读出来的。

    比如一个“小”字,能被阿城极具创意的动词化——“(瘦小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这里的“小”字儿就用得极为传神——不用“滑”过去也不肯用“溜”过去,这极快的溜索渡江过程却呼之欲出,画面感超强,将人在溜索上快速滑过怒江大峡谷时身影由大变小的视觉感受和形状精妙传神的表现了出来。

    看似寻常却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怪不得郭枫评价阿城小说的语言特色是“说的少,说的淡,说得轻”。

    另一位顾文豪在《再读阿城:跨越10年的感动》里,有这么一段话:“准确、劲健、有诗意,这是源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更源于对生活和他人的真切感情,一个个字词就像一个个精灵,在合适的位置召唤出真诚的魔力,释放出语言的快乐,读的人就很有幸,可以感受到这种魔力和快乐,这不就是阅读的快感吗?

    难怪会有人说阿城的小说是笔记小说,是寻根文学。

    因此,想要在专业领域里有所精进的语文老师,一定不能放过素读的。

    同时,教会学生利用旁批、课后作业、阅读提示,甚至是作文训练等教材提供的现成资料,学会自学,能静下心去,将前边讲读课文所获得的知识迁移到自读课文中。

    自读课教学应真正关注并实践学习活动,在方法引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因为孩子们的阅读经历和阅读视角影响着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也在帮助师生共同构建自主课堂,信任和引领,缺一不可。要有效的利用旁批和阅读提示,将这个价值与教学融为一体。毕竟自读课要让学生自读,如果实现不了,再好的角度都不能完成学习目标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跟着阿城老师,知道了简练性语言的四两拨千斤之妙,跟着培东老师明白了素读比什么都重要。

    肖老师就像一个无穷无尽的宝藏,每讲一课都能挖掘出语文人最梦寐以求却由于能力、积淀所限,尚未打开的“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曼妙风景。

    一句话,素读才是语文界的不二法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素读,一定要素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dq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