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爱上义乌 法国女孩的中国人生 104
有人为了生存、为了梦想外出打拼,
一辈子都对故乡心心念念、魂牵梦萦。
也有人渴望四海为家,以他乡为吾乡,
在异邦寻获心灵的故土。
大多数人印象中的法国,似乎总是浪漫、奔放的。但在法国姑娘Emilie眼里,家乡的生活平和、安静,一眼就能看到老,而她想要更多自由和冒险。19岁那年,Emilie背上行囊,只身一人去往澳大利亚学英文,尽管一年后便因无法负担费用而不得不回到法国,但想要“在路上”的热情却并不就此熄灭。2007年大学毕业后,Emilie来到中国义乌,在母亲朋友的公司工作。
初到义乌实习时,Emilie不仅是设计师,也是买手,几乎从头到尾地参与了跟产品相关的一系列工作,负责落实珠宝设计、定价、管理生产线等。6个月的实习期结束后,Emilie选择了留下。这样的决定,连她自己都稍感意外,因为中国曾经并不在她的人生行程表里。但在义乌的工作生活自在而随性,深深打动了她。现在,Emilie每年来往于中国、法国和澳大利亚,作为贸易接头人。每隔三四个月,她便会回到义乌。
在每个异乡人心底,多会存有一丝对故乡的怀念和追忆。但对Emilie而言,家乡已经没有了让她在意的人,也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在义乌9年,Emilie早已把这儿看成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结交朋友,用不标准的口音唱中文歌,贪恋于勾引味蕾的中国菜,尤其是那淋漓酣畅的辣味。Emilie常说,每当回到义乌,就像回到家、见到老朋友一样自在开心,那是一份小时候才有过的无拘无束。
9年的时间,将Emilie从一个异乡人变为“家里人”,也让其见证了中国的飞速变化。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渐趋密集的高楼大厦、疯狂扩张的产业经济,如果说这些还仅仅只是表象,那变化更大的或许就是中国人的行为和观念。Emilie说,印象中的中国女人是害羞的、矜持的,不能上厅堂,坐姿总是很端庄,但现在中国更自由开放了,和欧洲的女人越来越接近,这也更让她模糊了这里与家乡的距离。
从法兰西的诺曼底到中国义乌,一个法国姑娘远离家乡的动力,完全来自于中国的快速发展,来自于中国的机会。全球化,让人们的行为、观念慢慢趋同。异乡不再只是为了谋生而无奈前往的“淘金地”,更是成了情感航船的锚地,新生活的起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