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知】
这本书我还没有拿到纸质版,目前还是在手机里读电子版的。
一开始我感觉无从下‘眼’,满目看去都是不习惯的感觉,尤其是富兰克林传记的时代背景是十八世纪远在当时还是殖民地的美洲大陆上,这离我实在是太遥远了,感觉自己不会有享受阅读的感受。
那些拗口的人名,地名和遥远的国度让我无法产生共鸣和代入感。
然而在开始这本书阅读的第三天,我就已经体验到了这本书的魅力,它让我真正的读进去了。
【新知】
我还有了一个小小的心得,那就是我在谷歌地图上搜了‘波士顿’和‘费城’,知道了这两个城市的具体地理位置,知道了马赛诸塞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也知道了纽约确实是从波士顿到费城的路上的必经之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可以很轻松的在脑海中想象出富兰克林在书中描写的他从波士顿到费城赤手空拳乘船南下的一路艰辛,大风把他的船刮到了长岛,后来他的船只一度因为暴风雨天气而不能靠岸,不能下船。他和其他人在船上挨了三十几个小时候后终于到达费城。
他特意花了点笔墨来描写他初到费城时的狼狈样子。他自己也说了,他就是想以这个形象和他后来取得个人成就后的高大形象之间的巨大反差展示给子孙后代们一个经验:一个人不论起点如何,经过努力都可以到达彼岸。

两封信主要是讲朋友劝说他一定要坚持出版自己的自传,不光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也为了广大的美洲大陆上的民族子孙,也为了远在英国和欧洲的讲英语的后代,后来更是拔高到了全人类都可以从他的传记当中获益。事实证明这位朋友是有先见之明的,这本传记确实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几代美国人,现在也正在影响着我们。
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别人在推荐富兰克林传记的时候说这本书越早看越好,因为这是一本非常适合给那些人生价值观和习惯还没有定型的青年人看的书。信中的友人说到:
我们的主要习惯和成见都是在青年时代培养而成的,我们关于职业、追求和婚姻的决定是在青年时代做出的,因而青年时代是人生的转折点…人生应当从青年时代就有个良好的开端;在我们对自己的 主要目标做出决定之前,这尤为重要….我们最缺乏的就是日常事务中谨言慎行的准则;人们会非常好奇想看看你是怎么在这些方面身体力行的,就此而言,这将是开启人生大门的一把钥匙。
读到这里我有一种和这本书相逢恨晚的感觉,但是更多是庆幸自己现在正在读它。
富兰克林将自己读书时学到的美德列下来,并制作了一个表格来追踪自己的执行情况。
这方法让我想到了今天路上听的《掌控习惯》一书中提到的相同的概念,那就是要想养成一个好习惯就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能够追踪习惯。
富兰克林通过在表格上画黑点来标记自己的不足,什么时候他发现本子上很干净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在这个习惯上做的还不错。看到干净的本子上没有黑点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会让自己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吧。
他还有一个独到之处就是不贪心,知道自己精力有限,不会想要一下就养成13个好习惯,而是循序渐进,从最重要最基本的开始,然后逐个攻破。他认为有的习惯是其他习惯的基础,一旦养成了某一种重要的基础的习惯之后,其他的习惯也就不难养成了。所以这13个好习惯是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的。
这又与《掌控习惯》中的论点不谋而合了,那就是狄德罗效应,即一旦你养成了一个好习惯,那么紧接着你就会想要养成第二个第三个更多个的好习惯,这个良性循环就会形成。
萌薇老师在课上也一直强调,梦想清单就像是一个锁链,一环扣着一环,实现一个就会接着实现下一个。
我想好的习惯养成的过程也是这样的吧。
【行动清单】
我现在最需要养成的习惯就是早起。只有早起了,我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这是我养成好习惯路上第一个绊脚石,我必须先把它清理掉。
实践追踪习惯方法 -- 我制作了一个一周表格,每天如果按照计划的时间早起了,就可以在这个格子里打勾✔,最后一周来看有几个✔就知道自己有没有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