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近期,在学习的一些课程当中,在个人提升模块中,提到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我觉得讲得非常好,然后特别整理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如果才能走向真正的成熟?
史蒂芬·柯维在他的书中《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给出了,走向真正成熟的方法论和成熟模式图。
什么是成熟模式图?就是从依赖期,走向独立期,最终达到互赖期的两个阶段,七个习惯。
第一阶段:从依赖期走向独立期
从依赖期走向独立期达到个人的成功,有三个习惯可以帮助到你: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
第二阶段:从独立期走向互赖期
从独立期走向互赖期达到公众的成功,也有三个习惯可以帮助到你: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
最后,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不断更新,因为任何习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更加成熟。
接下来,我就每个习惯分别剖析解释下:
一、积极主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话:“我就是这样的”,“这不关我的事”,“都是他的问题”,“我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上面这些话,都是消极的,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如漫天繁星一般,到处可见。
就算讲述的是事实,实际上这些消极的话语都是在给自己找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
把可以由自己主导的主动权,交给外界的环境,然后把责任推出去,自己就成了受害者的那个,博取大家的同情与关注。
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参加的一次培训,当时也讲述了类似的情景。
我们在遇到了困难与挑战之后,目光更应该放在下一步,主导自己的选择权,你还有什么可能性?而不是怨天尤人、博同情求关注,这是走向独立的第一个习惯。
二、以始为终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受命去盖一栋大楼,我们应该怎么开始?
是一股脑地,兄弟们跟我上?先干了再说,还是先把大楼设计好,主体设计、外墙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
然后,喜欢吗?OK的就开工动土,NO那就重新设计。
以始为终,就是你心中要先有那个“终”,然后你才知道应该怎么“始”。
你需要先基于心智的第一次创造,设计出大楼,也就是那个“终”,然后才能通过基于实际的第二次创造,从“始”出发,建造大楼。
如何养成以终为始的习惯呢?注意以下三件事。
1)目标
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不要忘记了自己的目标。确定你的目标,并坚定追寻目标。
2)原则
有了目标之后,你还需要一些基本的原则,帮助你规避一些目标之外的干扰。例如,你的愿景使命等,对目标没帮助的,可以选择性过滤。
3)计划
计划是达成目标的,那一步一个的脚印。要坚定执行自己的计划,风雨无阻,这样才能在预期内到达目的地。
三、要事第一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每天过得像打仗一样。你负责的项目每天轮番上映各种灾难片,你的客户、老板、同事、合作伙伴轮番出问题,以至于你挂了电话回微信,回了微信又接电话?
终于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睡了几个小时,第二天的战争又开始了。
你之所以这么忙,甚至忙到焦虑,是因为你一直在处理紧急且重要的事,每天充当了救火队员。
怎么样才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史蒂芬·柯维说,你需要要事第一。
上图是时间管理矩阵,针对这四个象限,我们要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
要事第一,其实就是指:把时间尽量优先花在第二象限。
要事第一,就是主动干掉一切“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拒绝大部分“紧急且不重要”的事(小于15%),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重要且不紧急”的事上(65%),控制焦虑之源“重要且紧急”的事(20%)。
最终达到忙而不焦虑,要事第一的境界。
四、双赢思维
据说,一次阿里内部的培训,一个培训老师在教授,如果使用各种手段,把梳子卖给和尚。
马云听到后,非常生气,立刻把这个培训老师开除了。
马云说,把产品卖给那些不需要的人,这不是销售之术,这是骗术。
交易的本质,就是价值的交换。双赢思维讲的就是,两个人之间的合作,一定要双方都获得价值。
如果我赚到的钱,是建立在你的损失的基础之上的话,那就不干。
双赢思维是一项艰难的“思维转换”,因为它彻底提升了我们的格局。鹰有时飞得比鸡低,但鸡却永远不可能飞得比鹰更高。
双赢思维有三个境界。
1)鸡的境界
我要赢,但更重要的是你要输。
2)雀的境界
我要赢,但因此你输了,别怪我。
3)鹰的境界
我要赢,你也要赢,否则就不干。
双赢思维,是我们从独立走向互赖,达到公众成功很关键的一个习惯和思维。
五、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要求我们尽量避免在诊断之前,就开始治疗。
这里引出一个很重要的习惯,倾听。
只有真正懂得倾听,你才能真正走进别人的内心,了解到别人真正的需求。
希望别人理解之前,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别人。
在没有建立真正聆听之前,不要轻易给建议,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
如果养成倾听的习惯呢?提供以下几个建议。
1)戒掉“自传式回应”
什么是“自传式回应”?就是随便一个话题,接过来就滔滔不绝自顾自讲上半个小时,用自己的观点和有限的认知,轻易给出判断和建议。
多问,不知道我理解没有,你说的意思是?这样,不断向上追根究底,了解事件的全貌,避免自己信息孤岛,自顾自说了一堆货不对板的话。
在没有了解清楚情况之前,应该要尽量少地把自己放在沟通的中心,这样容易妨碍自己听,也妨碍自己理解别人,要忍住。
2)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理解。
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7%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有38%取决于语调和声音,其余55%则靠肢体语言来传达。
所以,基于微信的文字沟通是不够的,你还需要语音,甚至视频,更甚的还有面对面沟通。
你要训练自己理解对方肢体语言的能力,例如:双手交叉,拇指打转,这代表不耐烦;双手抱臂,向后紧靠,这代表抗拒;上身直立,浅浅就坐,这代表紧张。
你还要训练自己理解对方的话外之音,例如:哦,原来你是这么理解的呀?这代表他不同意你的观点等。
3)移情聆听
移情聆听就是把心放到对方身上,先感受到他的快乐、愤怒、痛苦、激动,然后聆听。
这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态度,是“知彼解己”的关键。
你可以在听的时候,试着重复他的某些话的最后几个字,作为回应,表示你正在进入他的故事;然后通过你的语言重复总结他的表达;再然后你可以呼应他的情绪;最后,你再用自己的语言,把对他的问题的理解,对他的情绪的感受,总结一下。你们这时,就站在一起了。
这时,你对他提出的建议就更有价值和容易接受了。
六、统合综效
在合作的过程中,经常的情况就是,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各执己见相持不下。
有没有办法让双方从妥协性的合作,从“好吧好吧”达到另外一个境界“天啊,还可以这样”的创造性的合作,实现1+1>3的效果。
通过创造性合作,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统合综效,就是相信除了“非此即批,你多我就少”之外,可以通过“创造性的合作”,找到"1+1>3"的第三方案。
这段描述,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本书《第三选择》,第三选择通篇就是把统合综效讲得淋漓尽致了。
第三选择就是通过创造性的合作,找到双方共赢的点,然后彼此通力合作,最后达到双赢。
如何寻找这种基于“创造性合作”的“第三方案”呢?有以下几个建议。
1)尊重差异,感激多样性
首先,你要理解,你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真实世界在你的心中那面镜子的投影。
镜子不同,世界的投影也会不同。所以,不要追求投影,也就是观点、价值观的一致。
相反,你应该要尊重观点的差异性,感激团队的多样性。
2)从报仇,到妥协,到合作
报仇就是1+1=0.5,是最差的选择。
妥协就是1+1=1.5,是次要的选择。
合作就是1+1>=2,是最好的选择。
3)共享目标,创造性合作
从合作,到创造性合作的秘诀就是,找到共享的目标。
七、不断更新
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偷不来、抢不来、要不来、用钱买不来的,获得它唯一的方法就是用时间来换。例如你用多少钱都买不来会骑自行车,但你可以用几个小时的练习来换来。
习惯,就是符合“时间律”的典型,你花再多的钱都无法瞬间获得,只能用时间来换的东西。
只有不断精进,用时间,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史蒂芬说,你需要养成第七个习惯,从“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四个方面,对自己“不断更新”。
1)身体
想要在商业、管理、个人方面做得更优秀,你必须有非常充沛的体力,旺盛的精力。
最底层的工作者靠体力,中高层管理者靠智力,但最顶层的企业家,又回过头来靠体力。
所以,规律的饮食、充分的休息、不断的身体锻炼就是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是我们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的地方。
只有这样,你才有更大的机会有所作为。
2)精神
只有经历过强大的精神训练,你才可以胜任商业世界的各种挑战,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从容面对和处理。
3)智力
智力的训练,其实就是升级你自己的操作系统,认知升级。
怎么做?
通过不断地输入,积累各种认知模型;然后不断输出,化零为整,更新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听书、看书、听课、与高手交流、旅游等都是很好的输入触点,写作、演讲就是很好的输出触点。
只有坚持不懈输入输出,你的认知世界才会越来越完善。
4)社会/情感
还有一项,需要不断训练和持续积累的就是,社会关系和情感连接。
人脉是怎么建立的?给予价值。
你能给予什么样的价值,你就能认识什么样的人。
人脉,不是那些能帮助到你的人,而是你能帮助到的人。
所以,真正的人脉,通常都是等价互换。只有你变得优秀,你才会拥有真正的人脉。
最后的话
以上就是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主要内容,其实这些内容和点,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职场中,时常隐约提及,只是没有这么系统地讲述。
大家有时间的话,最好是可以购买这本书阅读原文,绝对是受益匪浅的。
最后,祝大家把优秀变成习惯,在更好的路上不断劈荆斩刺,不断做更好的自己,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