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回顧高中的階段的回憶,因為想寫,我總括我的疑惑為什麼學校提供各式各樣課外活動,成績提不來而自尊感低落,出現想過自殺的行為和勉強上學,因為我仍然對自尊感沒有認識,所以一直以來思考自尊低落與成績有什麼關聯,今晚之後立即查自尊感的定義,自尊感是每個人對自己的主觀感覺─我們每天都不自覺地、不斷衡量自己的價值和能力,得出的結論使我們對自己產生一種感覺,這便是自尊感,但這與我們常說的「自我概念」有分別。「自我概念」是客觀的標準,而「自尊感」則是主觀的感覺。例如:一個肢體傷殘但學業成績優秀的孩子,在「自我概念」上或別人對他的概念上,他是一個在學業上很有天份的學生,但他仍然可以是一個自尊感偏低的孩子,因他雖然不會緊張學業成績的高低,卻會緊張自己的肢體傷殘,妨礙了參加體育活動的機會,亦會因個人外表與眾不同而耿耿於懷。這種自尊感偏低而成績優秀的孩子,同樣需要我們特別留意和關心。
到此我想分享深刻經驗
第一個經驗:我一直以來為了脊椎側彎和性格上內向與敏感因為從小至大被社會和醫生成爲事實,輕度智障,所以我在學校參加不同的課外活動,突破關口的枷鎖,加上但家人給我每次情感上回饋和想法都不同。
第二個經驗:發生某年某日我因爲本身運動方面欠缺,我由小學到中學階段在體育課經歷看着同學學成跳繩和不同體育的項目,我的心情時不時先難過慢慢習慣對體育的厭惡時強時弱,現在回想起來是自感低落的一種,後期我萌生想學習跳舞的消息,之後我媽聽到消息後,當然支持我,不止幾次嘗試過陪伴我從家里出到走廊學習跳繩,我在學習跳繩過程一直不順利,因為我太想要學好跳繩的行為,加上我可能只希望與我媽快速一起跳繩,我先急起來模仿來跳邊看着我媽跳舞,最後我學不成邊學邊哭,甚至讓我媽對我的印象產生不好和情緒。
第三個經驗:我看過視頻介紹成長思維和固定思維,心態決定一切,吸引引用學者研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