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重新爱上了生活,可能是因为下雨的时候,恰好带了伞,也有可能是发现上班路过的小店,也卖早餐。
人的情绪总是很奇怪,有的时候会躁郁到觉得生活处处与你为敌,有的时候也会因为一些小事儿,觉得天气晴朗万物可爱。
1
有一次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朋友A说觉得自己很不重要,我知道她所谓的“重要”,是对于她男朋友而言。
A是讨好型人格,在一段感情里总是会毫无原则地付出所有,会因为她男友随便一句话就跨越北京整条5号线屁颠儿屁颠儿去找他,尽管她前一天加班到深夜。
作为她的朋友,我们好几个人都试图劝过她要自持,没有原则的付出,没有价值。现在看来,我们的劝诫并没有什么效果。
需要取悦别人才能获得快乐的人生,注定是没有什么希望的。我一直深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这份天赋是与生俱来,不需要别人认可,仅仅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兑现成资本。
这份天赋给了我们拒绝别人无端索取的能力,不需要为让别人开心而扭曲自己。
与恋人相处更是如此,不付出点代价就能得到的东西,不会被重视。限量版的球鞋一定会比不限量的球鞋更有收藏价值,因为它稀缺。爱情也是。
所以我特别喜欢另外一个朋友的爱情观,她与他男朋友的相处方式就是,彼此扶持,各自美丽。爱你对你好是你三生有幸,得寸进尺你就是傻逼。热烈明晰,冷冽动人。
拥有独立人格,是生命繁荣的基础。
2
我和本科时期的师兄常会聊到自己的现状。工资没涨,年华老去,背井离乡,没有对象。每天的生活,就是在一个11平米的房间和一个2平米的格子里来回穿梭。
前天他来找我,六环外的北京在午夜也很安静,我俩走在街头,橘黄的路灯洒在脸上,一脸锈色,让本就憔悴的脸显得更憔悴了些。
北京的繁荣,我们到底参与了多少?他问我。
我去过798,去过故宫,雍和宫,也去过三里屯,后海。我说。
所以北京的繁华,你参与了多少?
到底参与了多少呢?我真的不清楚,北漂两年,我努力拥抱这个城市,又仿佛从未置身其中。
我记得798的那一期水粉画展览,记得故宫里卖的面包10块钱一个,记得后海酒吧里小女孩唱到哭泣的《加州旅馆》。也记得加班到凌晨,天边鱼肚泛白,楼下刚把煎饼摊支起来的大哥对我说,年轻人少加班,挣多少是多啊,能生活就好。
这个城市的AB面,我都有幸见过,算是参与了吧,或者说是经历了,以一个第三人称的身份。
我想回老家了,最近总是不能心安理得地在北京混着了。他看着我,说,一边安于现状,一边自怨自艾,觉得自己特别没用,好担心未来的生活。
活着真累啊。他说。事实上他真的很优秀,属于做什么成什么的那种,就是过分的焦虑,成为了他的窒碍。
是啊,活着真累,可你也不敢死啊。来都来了,就往下走呗。
自己能力不行,就努力学习;身体不行,就健身;朋友不理解你,就绝交;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允许别人看扁你;让自己洒脱起来,归根结底,一生匆匆几十年,也不过是一场生活。不是吗?
我不确定他有没有听懂,反正我觉得我自己懂了。
3
前几天,有个朋友发了一段文字给我,得有千八百字。我回复说这篇文章是散装文字,想表达的焦虑和困惑太多,洋洋洒洒没有重点。
但是写出来好多了,她说,很多情绪没有人懂,难受。
一时语塞,我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她,只能报以哈哈。
在我不多的词汇中,“哈哈”在我想缓减尴尬的时候,有着闪闪发光的贡献。
其实我想说,没有人懂是正常的。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在人海里找到丢失的另一半灵魂。
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更多的时候只是互为风景。在一起时彼此身心愉悦,分开时相忘于江湖,偶尔有手欠的,在你回忆里刻下一个“XX到此一游”。
人生漫漫,一个人不可避免地要独自完成一些事,独自承受一些情绪,一个人上下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去书店,一个人听雨,一个人......你的故事,别人听懂了,是运,没听懂,是命。
尾
突然想起了前几天的大暴雨,我独自撑着伞从公司走回家。
雨下得真的很大,很快全身上下就只有头没有被淋湿了,但是我还是固执地撑着雨伞。
虽然对于挡雨本身而言,并没有什么用。但是只要撑着伞,我就觉得伞下的世界是安全的。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人生中的这把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