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文章,最出彩的地方,恐怕是她那独一无二的比喻句,出其不意,而又高屋建瓴,让人回味惊叹。
傅雷总算给了她一句公道话“文坛上最美的收获。”
善用比喻的作家很多,却鲜有她这般灵动,不刻意,不留痕迹。别人的妙语连珠难逃一股俗气,她是真正的清新脱俗。
粉红的、淡黄的女傧相像破晓的云,黑色礼服的男子们像云霞里慢慢飞着的燕的黑影,半闭着眼晴的白色的新娘,像复活的清晨还没有醒过来的尸首,有一种收敛的光。
她立在那里,白礼服平扁浆硬,身子向前倾而不跌倒,像背后撑着纸板的洋娃。
——《鸿鸾禧》
一只乌云盖雪的猫在屋顶上走过,只看见它黑色的背,连着尾巴像一条蛇,徐徐波动着。不一会,它又出现在阳台外面,沿着阑干慢慢走过来。
——《等》
文中这样别出心裁的比喻随处可见,让人捧腹大笑,赞叹不已。
她擅长细节描写,准确,详细,生动,贴切。如同一个技法高超的写实派油画家,从形态,色彩,触觉,把人物场景彻底还原。
比喻特点:描写人物用拟物手法,状物用拟人手法。
“孩子坐在她怀里,像一块病态的猪油。”
“雨的大白嘴唇紧紧贴在玻璃窗上,喷着气,外头是一片冷与糊涂。”
色彩描绘: 浓蓝的海 鸡油黄的漆 绿色玻璃雨衣 樱桃红玻璃砖 黑郁郁的山坡 乌沉沉的风 白辣辣的雨
此类描写比比皆是,也许使用过多,以致评论家认为她有炫技之嫌。但如果想学习景物描写,外貌形态描写,场景描写,她的文章当属完美的范本。
张爱玲的小说,反复咏叹的是同一个荒凉苍凉的基调,这与她痛苦的生活经历有关。
自幼父母离婚,她随父亲生活。父亲与继母鸦片成瘾,经常打骂她们姐弟。长大后所遇胡兰成,以为从此现世安稳,胡为人见异思迁,喜新厌旧,很快又与他人苟且。
张迅速与他离婚,远赴美国。孤独终老,死后三天才被人发觉。
她始终处境艰难,缺爱和没有安全感,贯穿她的一生。她笔下的人物,自私,冷漠,阴暗,没有爱情亲情,甚至没有感情。不难揣测她的内心,没有光亮和温度。让人心疼。
她没能跳出这些痛苦,无法超越自我,缺少深刻广博和悲悯,文章无法震撼人心,所以尚不能称为伟大的作家。
好的文学作品,要能给人启迪与力量,成为读者心里的一束光,一团火,才能成为真正的伟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