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看《认知觉醒》,一点感悟,记录于此。
“很多人因为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总想跳过行动环节,寻求捷径,最后发现:这才是走了弯路,真正的捷径正是那条看起来漫长且低效的行动之路。”
这几年被各种软件里的各种标题党荼毒,看似读了很多,实则都是断章取义的火爆视频,噱头满满的十万加文字,刷新三观的各类报道。碎片化让人逐渐产生了错觉,以为漫长又低效的读书方式是一种错误。感谢作者把我拉回现实,读书永远没有捷径没有捷径没有捷径!!!稳中求进永不过时!
而作者下笔如神,软刀子一样挑破了我虚伪又自大的假面目。自认为比周围的人多读了几本书就暗自窃喜的时候,作者说不要高兴的太早,要大量练习,正向反馈,让大脑产生强关联,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而我还在看完就忘的状态里盲目乐观,真是羞愧!
因而想起《罗辑思维》里看过的一段话:
计划不是用来不折不扣地实现的,计划实际上另有妙用,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计划制订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统一上上下下的意志和决心、明确战略方向、盘清资源家底的过程。
第二,是让临时应变者有一个资源框架可以利用。说白了,就是因为有了事先的计划,所有被动的不按计划行事的人,会大体知道自己周围的资源情况。
第三,是形成一个个小型的执行模块。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虽然总体上的计划很容易被打乱,但是组成计划的那些小模块仍然非常有生命力。
岁月匆匆。读书无涯。
愿你我共勉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