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信息喷射爆发的今天,我们经常能看到相似的内容或观点出现在眼前,比如一万小时定律,似乎各个成功学书籍或鼓舞性文章都会提到这一点,那么一万小时定律到底是谁说出来的?他是怎么得出来的?我们读到的信息是经过了多少人的转述才到眼前的?如果能直接获取到源头知识,是不是会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呢?
最后一个,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知识基本要经过三四手才能到我们普通读者的眼前。
第一手,一般来自学术期刊、杂志论文,或者还没有经过整合输出的研究者闲聊和讨论。这些知识专业性强,有案例支撑,有理论依据。获取渠道狭窄并且有难度。由于涉及到理论术语和逻辑判断,读起来也比较晦涩难懂。是站在知识链顶端的超级IP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第二手,超级知识IP把这些新鲜出炉的知识,用保持最初始的模样书写或演讲出来,当然也有可能是知识创造者本人来做。但无论谁,他们都让知识的普及度更高了,学习性更强了。
第三手,主要来自一些畅销书作者或知识大V,微课老师等。为什么是一些呢?因为在这当中不乏有二手知识的传播者,值得我们去发现和学习,不能一概而论。他们把知识更加简单化通俗化处理,结合更多的案例或自身经历来阐述和表达这些观点,不仅知识被稀释了,更有断章取义的可能,也许是故意的,也许是无意的。但不得不说,这是我们接触知识最普遍的方式。
四五手,四五手知识更多来自于微信公号,简书文章、知乎问答等用户皆内容的平台。也是我们花时间最多的部分。
所以可想而知,我们花时间最多的来源,获取到的知识是多么的破碎可怜。既不利于高效学习也有可能被误导。所以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甄别筛选也是项必不可少的技能。在这的同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带着目标去阅读。会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
现在回头再来说一万个小时学习定律。这个知识原本是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一项技能只要经过刻意练习就能掌握比普通人更强的能力,他也特意强调说,并没有一个特定的门槛能让一个人成为大师。
后来一个人读取专家的论文,受启发写了一本书,书中总结一个关键词叫“一万小时定律”,一时风靡全球,然后被各大作者媒体广为传颂,然后我们就知道了(具体介绍推荐大家看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专栏,里面有详细论述)。
所以,大家看到这,不妨也思考一下,这“一万小时定律”算几手知识?你经常获取信息的渠道又算是几手知识呢?
每手知识本质上并没有优缺点,都做出了对知识传播和普及的积极作用,但我们作为读者要思考哪种知识是适合我们的,哪种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和进步。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