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
1
如果没有年份,读历史常常会恍惚。1865年是清朝同治三年,清军跟太平军正打得火热。富勒之所以把美国内战列为《战争指导》重要的一章,因为南北内战是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以来的第一场大战。
当新的武器装备、新的战略战术工具出现时,无论有多少战略战术家如何预言或设想武器带来的影响,并为之设计战略战术,都需要大战来形成并检验武器的运用规律。
这场大战的缘由是南北经济生产关系不同。工业革命解放了美国的生产力,南北方却存在着生产关系的不同。
北方人是坚定的民主主义者,他们主要是以农业和商业为生;而南方人还具有一种贵族式的思想,他们的生活仍然是封建式的,种植园由奴隶耕作。
在立宪会议上因为南卡罗莱纳州和佐治亚州的坚持,奴隶制在宪法中保留了下来。并且因为1792年轧棉机的发明,改变了南方的经济结构——由原来的烟草转变为了棉花,导致奴隶供不应求。
美国与墨西哥之间的战争以美国夺取大片新土地而告终,这部分土地与南方各州接壤,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新获得的土地是自由的还是可以蓄奴的?
事关国家走向,裂缝已经无法通过谈判来解决,战场上刀兵相见以解争端成为必选项。
2
这场战争具有了20世纪大战的特征。
战前的动员宣传。
所有温和节制的思想意识就都一一消失了,同时,唤醒了敌对双方类似于原始部落的狂热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是这方面论述的经典之作,值得一读。
双方的战时领导者都独裁,绝对化的战争要求有独裁式的领导来进行指导。历次大战,都是人权受到严重威胁的时期。
3
南方各州的人口只有北方各州的一半不到,工业基础薄弱,指望通过棉花换取欧洲的武器和工业品。北方在拿破仑战争和英美战争时期,迫不得已建立起了自己的工业体系,自力更生。
从战略来看,南方各州只能拖,迫使北方放弃战争,那也得看自己的资源能不能拖下去、守得住,结果却采取了进攻战略。防御是较强的作战形式,弱者当用。
北方看准了南方的弱点,先是封锁了南方的所有港口,断其资源,日军切断滇缅公路也是使国军丧失后勤资源。另,北方组成两个强大的军团,意图切断东西战场的联系,并钳制南方主力,威逼南方首都。
战争走向有反复,但最终还是按照这么个剧本来走,著名的罗伯特·李将军在北方军队的前后夹击下,败下阵来。
4
内战爆发之前的美军是南方人当指挥官,北方人当士兵。因此战争爆发后,南方的战略战术水平优于北方,北方有兵力优势。
战争烈度提高后,双方都采取了征兵制度,北方征兵289万人,是南方的2倍。人数优势是战争胜利最常见的要素。
5
战术变化。
南北战争时期,枪的射程是拿破仑时期的5倍,比火炮还远,战术因此发生变化,火炮不再顶在军队前面作为进攻的主要武器,而成为辅助。
密集队形,排枪射击是拿破仑时期的战法,但到了南北战争,个人射击精准度显得更为重要,散开的队形取代了密集队形。
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密集队形野战工事成为必须,以躲避远方的子弹。在冷兵器时代,武器射程有限,双方接近程度,还挖啥壕沟?
新的武器层出不穷,白刃格斗大幅减少。依托掩体,放枪开炮,正面进攻的难度更大了。
6
战争引起了道德的滑坡,从打击军队到掠夺平民。
我们不只是与敌方的军队作战,而且也是与敌方的人民作战。我们必须使老、少、贫、富都感到战争的恐惧。
以上是第六章。
明天继续,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