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问题引领:专业课堂的操作平台》

读《问题引领:专业课堂的操作平台》

作者: 严富雄 | 来源:发表于2019-05-02 19:45 被阅读0次

         

    读《问题引领:专业课堂的操作平台》

                              作者介绍

            在教育界,夫妻俩同时热衷课改,并且做出了名堂的人真不多。这对夫妻俩,比比翼双飞,轮番领航,从内蒙古到天津,然后一直走到了北京。《问题引领》就是这一对课改夫妻~李景龙、张素兰夫妇所著。现在任教与北京十一学校。

                                本书概况

          其实这本书更多的是为《问题引领》辅导丛书提供的解读。引用李老师的话就是“是想在给学生提供相应丛书的同时,也给老师们怎样应用丛书提供一个说明。另外,这本书的读者可能没接触过我们编写的《问题引领》,但我们也试图给那些热衷于做学案的学校和老师们带来一些启发。”。目前这套丛书已经不再出版了,因为全国教材有各种的版本,要编写适合全国的学生使用的丛书,难度已经非常大了。

                            我的收获

            通读本书,感觉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还是有不少的启发。

      一、课堂实践层面存在不少的误区。

        1、大量的预习前置,导致负担加重。适当的预习任务是必须的,但是每一个学科都给学生留过多预习任务,那必然导致了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我的思考是:作为政治课教学,是否可以把预习放到课堂中来,课后重点在巩固。

        2、展示与交流的问题。在过去的课堂中,经常让学生来展示他们的答案。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展示,实际上不少的展示都是缺发深度的,甚至是把已知的拿出来展示,没有起到深度学习的作用。我的思考:重点是学生的交流,可以采取两两合作或者四人合作的方式,对教师设计的问题,不懂的地方进行探讨和学习。

          3、任务分解应注意前提。学生展示的任务、讨论交流的任务分解,它的前提应该是有对该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再对对个别问题进行深入的分工交流。我的思考:在试卷讲评课可以对各题进行各组分工,然后来讲解展示。如果对新授课的题目,最好不采用这种分工的方式进行,因为其他学生还没有进行本题的思考。

        二、课堂的“环环清”是重要方法。

        1、环环清楚,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是满足于有没有“讲完”,而应该关注每个环节的落实。

        2、在课堂上,要不断的“走走停停”,类似于学习共同体的“反刍”。这样一可以让已掌握的学生留下思考、反思回味的时间,让他们进一步的巩固。二让那些欠明白的同学信心十足地赶上来,进一步的理解和明白。这也是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三、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重点不是教。

          1、做教学,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做管理,做管理,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跟人的惰性作斗争。

        2、教师有没有讲清楚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在于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再把教师的“环环点拨”转化为学生的“环环落实”。这里最关键的是,如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喜欢学习,喜欢你的学科,这是教师一个重要的能力水平。

          在本书中,还有一些观点和我原来的看法,特别是与学习共同体学的操作,有不同之处,值得我去反思。

        一、座位问题。合学教育反对“围坐式”的座位安排,建议还是采取“秧田式”的座位方式。他的观点是认为,板书的需要学生看、教师讲解的需要学生听,围坐的方式,不利于学生身心的舒适。

      二、组长的问题。把学生2人一小组,4人一大组,每个组都有组长。这以学习共同体的小组构成,采取无组长、无阶层,有本质的区别。

          在本质上,学习共同体和合学教育,都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都是追求深度的学习。但是在具体的操作方式上各有各的方法,根据国情校情的不同,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如何进行操作,还需要进行实践与探索。

                  后记:引用林文生校长的话

          今天在学习共同体交流群中,看到了林文生校长发来的一段话,再结合本书的内容,在学习的发生与深度进行有更多体会。

            “各位好朋友早安,上週議課時,有好幾位老師都發現,學困生在小組內有受到溫暖的對待,但是並未真正完成有效的學習。這種現象在英數理化特別明顯。為什麼呢?佐藤學教授層經提過,有效的課堂學習,必須要同時兼顧社會性,認知性與倫理性。初期的學習共同體的課堂,經常會營造溫暖潤澤的課堂,也就是我們看見的兩兩配對或四人配一起分享與對話的溫馨畫面。這是必要的歷程,也是形成有效學習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我的理解:学生的合作是学习发生、发起的一个重要条件,两两组合、四人组合,都可以,并不一定非要围坐,本质在于合作)最難的是引導的老師,如何設計課堂,積累學生與學生之前有意義的語言溝通,並且有能力確定哪個地方是”我不懂“ 。這個歷程看似簡單,其實複雜,最難的是老師缺乏問題意識,(我的理解:问题意识、问题的设计,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必备条件,这是学习共同体与合学教育的相通之处)這個部份又分兩種層次,一種層次是老師自身沒有問題意識,第二層次是老師不瞭解學生學習的困難在哪裡?除了問題意識之外,情境與場域也是個問題,如何引導全班學生入情入境進行意義化學習,這是老師第二層挑戰。第三層挑戰是結構的限制性,讓學生入情入境,讓學生形成問題,說出哪裡我不懂,說出我不懂的同時,還需要有同學能夠理解他的不懂,還能提出協助的方法,這個歷程需要時間,需要時間累積學生互學的素養,但是剛入門的老師通常等不到學生素養的完成就放棄了。所以學習共同體的師資培育,要讓準老師,完成學習的互動性,認知性與倫理性,成為具備三位一體,有感動,有感知,有學習存在感的現代感教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问题引领:专业课堂的操作平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qo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