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每一件事都是新的,但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值得留恋的东西。”
——勃兰兑斯《人生》
一年又很快过去,回首往事,很多人都觉得好像没什么收获,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每天都重复差不多的生活,增加的好像只有自己的年龄。其实时间的流逝和年龄是成反比的,小朋友们觉得时间非常缓慢,老年人却觉得时间倏忽而逝。孔老夫子讲: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也讲: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矣。虽然一者儒,一者道,但对时光流逝的喟叹却是一样的。
西方心理学家这样解释: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一年是他们人生的五分之一;从五岁到六岁,时间是他的六分之一。而对一个五十岁的人来讲,一年只是人生的2%。1877年珍妮特提出,这种比例原理表明我们正不断地将时间间隔,与我们已经度过的全部时间数量相比较。
还有一种解释,即我们习惯用节点来衡量时间,这些节点指一些相对重大的时间。一个一年之中经历了许多事情的人,相对于一个在办公室平淡无奇度过的人,时间自然就变得长了起来。
因此,回到原来的话题,如何使我们的时间变得长起来,第一个原则就是,在工作之中多运用创新性思维,还要参加更多的活动,用一个最简单的表述,就是让你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第二个原则,拓展自己专业深度。任何行业的精英,无不是因为其在自身的专业领域拥有精深的造诣,尤其是在工作上,变成一个更专业的人,会让我们更有价值。当然,广度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有趣,深度是正餐,广度是甜点,二者缺一不可。
第三个原则,善于运用必要性思维。针对必要性思维,还有一种充分性思维。网上的段子:去上课也不一定能听懂,听懂了也不一定去能考过,考过也不一定能毕业,毕业也不一定能买得起房,买得起房也不一定能娶到老婆,娶到老婆也不一定能生的起小孩,生了小孩也不一定是自己的,所以还读书干什么?
这个就是充分性思维,这个思维的好处是可以未雨绸缪,把坏处先摆出来,但弊端也很明显,就是很容易逃避责任。一件事情,不想做可以找到一万种理由。
还是上面的段子,用必要性思维分析一下:如果你想要个孩子,那就必须结婚,结婚就必须买房子,买房子必须有工作,有工作必须从好大学毕业,成绩还必须优秀,成绩要游戏,那么平时就必须努力去上课。
必要性的好处是,有可能,就可以去行动,不会想太多,也不会太复杂,对可行性的分析是理智的。弊端是太过于刻板,缺少创新性思维,还有就是没有考虑到工作完成的不可预知性。
最后一个原则,慎众比慎独更为重要。儒家思想强调“君子慎独”,大学中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仍能严于律己,不违背道德规范。
而慎众,更多的强调一个人在外界环境的诱惑驱使干扰甚至压力下,仍能恪守自己的行为准则,以自己的行为意识为主导。
譬如哄抢,很多人原本是不会参加哄抢的,但当许多人都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也会随大流。这种从众心理的发生,一是可以避免不同于其他人的压力,二是犯罪成本可以得到降低,也就是法不责众。
慎众心理的缺失,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短时的“等同观念”,即将群体狭隘的一致当成了一个世界。所有人都在游戏,我当然也有了不去学习的理由;周围的人都得过且过,我当然也可以心安理得的消极工作。在这样的思维里,我们必然失去前进的动力。
因此要想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的目标。因为要得东西不一样,所以必须要付出不一样的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