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情况的描述
曾子曾经有一句名言说“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对于现在许多的管理者来说是非常中肯的建议。我们可以仔细的观察一下现在的管理者对待自己团队成员的态度,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
第一种用师者
第一种情况是管理者注重每个人能力,对个人能力进行肯定。好的组织和创业公司其实就是由一部分有能力的人员组成的。每个人做好自己比较擅长的一个方面,在其他方面进行互补。这中情况正是我们所说的用师者王,大家都明确自己不是万能的,在某一领域需要向组织内的高人进行学习。每个人搞好自己负责领域的事情,实现组织的合作发展同时也是个人成长的一个过程,所以组织成长和个人成长实现同步,实现双赢。这样的组织才能够长久存在。用师者,把每个人都当成能够冲锋的发动机,可以独立冲锋陷阵,组织中人才济济。
第二种用友者
第二种情况是管理者推行自己的决策和思想的时候采取交流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进行充分的检验,得到认可以后再去执行。这就是用友者,让每一个人都觉得受到了尊重,有一种朋友的感觉。尊重是在马洛斯需求理论的第三层,如果大家在一个充满最终和友善的环境中进行工作那么就可以提升自己的效率。用友者,把每个人都当成得力干将,可以进行充分配合。组织分工明确。
第三种用徒者
第三种情况是管理者推行自己的思想和决策的时候直接进行,因为他认为组织中的成员能力都达不到要求,无法理解自己的思想和决策,所以也不需要进行理解,只要执行就对了。在别人完成工作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不足和确定,因为只有这样自己才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这就是用徒者,把每个人当成指挥听话执行的小徒弟,时常需要进行训诫和指导,组织缺少自己无法运转。
三种情况在现实中的应用
以上三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在一个组织中总是存在着不同层次的人,这样才能算是一个完善的组织,这个组织可能存在知识渊博的老师,有意气风发的朋友和积极向上的徒弟,所以看管理者能否有效的区别利用,例如如果认为应当是老师级别的就要使用对老师型人才的使用方法,如果对老师级别的人使用对待徒弟的方法,那么肯定这样的人才会流失,也就是最后的用徒者亡。
组织特例的探讨
也有的管理者说你看现在的很多大公司不都是采用一种用徒的方式,严厉的批评和强力的推行吗?请大家注意这需要两个前提: 第一组织已经度过了从0到1的阶段,各方面已经稳定了。这一点也可以看历史上刘邦和朱元璋其实在打江山的时候都是用师和用友,刘邦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过了从0到1的阶段以后,刘邦才根据实际环境进行了专制和独裁。 第二组织有很多的钱,马云说一个人会离开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钱没给够,二一个是心受委屈了。如果你钱给够了,其实对于大多是人还是可以适当的承受些委屈的。一个人走了也可以用更多的钱挖来更好的人,但是这样做的风险是延续性差,积累性差。总的来说这也是组织管理者可以任性的原因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