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出至陈林所书《为袁绍檄豫州》: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曹操为了弥补军饷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门盗墓取财,贴补军用。以玄书《周易》为指南,观风水、辩气象、定穴位。在风行厚葬的西汉,但凡家境殷实的,都少不了带着财宝到另一个世界。摸金校尉,分金定穴;曹操军力配合,掘开了坐拥三百里江山、富可敌国的汉梁王墓葬群。《水经注疏》“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数万斤”。摸金校尉们进入墓室之后看到了什么,古书没有记载。但曹操从墓葬里盗得的宝物养活了手下军队3年。所见墓葬之繁华,所感墓主人之下场后,曹操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统治者。在公元218年,他颁布《终令》,提出死后不厚葬,将自己葬于贫瘠的土地,陵上不封土、不植树。金银珠宝等物一概不要随葬。曹操下葬当天,邺城所有城门打开,72具棺材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抬出城门。72个疑冢、薄葬的传统,确实是保护了自己,也使金校尉的后代们无从下手。至今,曹操的正陵仍没有出现。
对于死亡的恐惧,对于帝王本身的敬畏,不仅让埃及人制造金字塔,等待法老重生时仍享用无尽的财富。自商朝起,国人对于帝王及其亲属的墓葬就极为繁复,青铜器、玉器、象牙、珠宝等墓主人生前喜爱之物悉数埋下,更有在挖掘到墓底时第一次活人殉葬;棺椁埋下之后,第二次活人殉葬;封锁墓道后,第三次活人殉葬的祭祀礼仪。未知的世界,只有已熟知且珍爱的物品陪伴,才能安心。我祖祖95岁高龄去世时,陪伴她到陌生世界的是,她十多岁嫁过来时,一副极具民国风的耳环。不论是豪华的陪葬,还是现代精美的墓碑,所寄托的都是后代对先祖的思念,也是在告慰亡灵。墓里各种机关、诅咒、赌气等也都是为了不准有人再打扰亡魂。
《鬼吹灯》、《盗墓笔记》等小说里。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和卸岭力士等四大盗墓门派各显神通。摸金校尉们都带着穿山甲制成的“摸金符”,掘墓燃灯,躲过墓室里的各种机关,轻手轻脚从死者遗骸上取最珍贵的宝物,最后必定还要给墓主人留下一两件宝物。如果东南角的蜡烛熄灭,那就必须把到手的东西还回去,毕恭毕敬磕三个响头,原路返回。规矩众多,口诀也众多。“发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岭寻龙诀”等口诀相传。
考古界有种说法“汉墓十室九空”,因为摸金校尉太“专业”,对于汉墓考古真的是靠运气。2011年,在一伙不太专业的“摸金校尉”被捕后,位于南昌大塘乡墎墩西汉海昏侯的墓葬被发现。其保存的完好性、结构的完整性、祭祀体系的完备性令人惊叹。5年的挖掘,出土的金银器物之多,不在话下。更是从墓里的5200余枚简牍,发现儒家失传版本。海昏侯版本的《诗经》总章数为1076章,今本为1142章,差距较大。意味着,我们将可能看到汉代《鲁诗》的全貌。海昏侯版《论语》更是保存着不见于今本的《知道》篇。也就是,我们能看到最接近孔子思想的《论语》,我们所想的穿越剧不就是这样的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