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声笑语
闺女出生后,大多数时间都是我和妻子带的,母亲带她的时间比较少,父亲还未见过她。回老家前,我和妻子担心她不适应,见了爷爷奶奶认生,可她的表现大大的出乎了我的意料。
经过一天的折腾,终于回到了老家,闺女见到母亲,还没等我们开口,她就冲着母亲飞奔而去,并大声的喊着“奶奶,奶奶”。母亲抱着她,高兴的合不拢嘴。
与三年前一样母亲为了迎接孙女的到来,早早的就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床上的被褥晒了一遍又以遍;平时很节俭的母亲怕她来到家里后水土不服,提前去镇上买了一大桶矿泉水;听说闺女喜欢吃馒头,一个冬天没蒸馒头的母亲,提前蒸了好多馒头……
到家时候已经凌晨两点多了,也许是坐高铁的时间太久了,也许是确实太晚了,洗漱完没多久,闺女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醒来,闺女不停的追尾问“妈妈,奶奶呢?”妻子告诉她,奶奶在后院的房间睡着,她就迫不及待的让妻子给她穿衣服,要去找奶奶。母亲听到闺女说话的声音,就来推开门进来,她看看我母亲那一刻,高兴的对我和妻子说“这是我奶奶,这是我奶奶。”那自豪的表情,逗得我们开怀大笑。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妻子坐在后院的屋檐下,尽情的享受的冬天的阳光,闺女在偌大的院子里开心的跑来跑去,好不惬意。这时,父亲迈着年迈的身体慢慢从前院走来,闺女看到父亲走来,就大声喊着“爷爷,爷爷”,父亲听到女儿的叫声,笑的合不拢嘴。妻子看到父亲慢慢的走过来,对闺女说“快,让爷爷抱抱。”女儿一本正经的说“我太胖了,爷爷抱不动。”她这话一出,笑声在院子里久久回荡,收拾房间的母亲听到院子里的笑声,得知原因后也跟着笑起来。
虽然她那么说,但还是飞快的跑向父亲的怀里,父亲轻轻抱着她,过了很久很久才放下来,这是年迈的父亲第一次抱着孙女。
浓浓的年味
由于疫情和别的一些原因,我很久没在老家过春节了。春节前,采购年货是家家必备的,我们家也不例外。
在贵州一些地方,赶集的时间是按星期,比如我住的地方附近的集市,是每周六赶集,每到周六,四面八方的人都涌向了集市。在老家,赶集是按照农历的,镇上的赶集是每逢四、七、十(初四、初七、初十、十四、十七等),也有的集市是逢二、五、八和三、六、九赶集。
到了赶集这一天,吃过了中午饭,我和妻子开着母亲的三轮电动车兴冲冲的冲向集市,车开的很快,迎面吹来的寒风刺骨,我又不得不把速度降下来,这才感觉好了一些。
在老家结婚时候,妻子和我来过集市上多次,那时候是夏天,水果特别便宜,十块钱可以买一大堆水果,又大有甜,她喜欢的不得了。当然,老家的蔬菜也十分便宜,附近的一个镇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基地。
集市上有各种特色小吃,如肉夹馍、饸络、油糕、石子馍等;有卖各种年货的,如贴画、春联、灯笼、鞭炮等;有卖各种水果,如橘子、苹果、香蕉、火龙果等;有卖其他物品的,如挂面、调料、爆米花等等,吆喝声此起彼伏,那个因疫情冷清了三年的集市又重新热闹了起来,疫情带来的各种阴霾早被浓浓的年味取代了,乡亲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看到热闹的集市,妻子不停的用手机记录着看到的一切,看着很多东西都是难么好奇,如四五斤重的红薯、几块钱一斤的排骨、六元一大碗的饸络……
看到中意的东西,我俩就买、买、买。
大年三十一大早,我们早早的就起床了,贴春联、挂灯笼。
看着高高挂起的红灯笼,一幅幅对联,年味又更浓了几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