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蓝色字体加入「安小姐后援团」
每晚九点三十分不见不散
01
10月18日,李安导演的《双子杀手》在中国上映,仅仅2天,票房已经过亿。
投资1.38亿美元(相当于于9.77亿人民币),好莱坞超一线男星威尔·史密斯主演。
用了世界最高端的120帧摄影技术,下面是24帧和120帧的观感对比,后者做到了「身临其境」。
而我关心的,却是他电影的内核。
故事讲的是,威尔·史密斯饰饰演的美国国防情报局特工亨利,准备退休的时候遭到一名神秘杀手的追杀。
他意外发现这名杀手,竟然是比自己年轻了20多岁的克隆体。
两人身上流着同样的血,有着同样的基因,面貌也相似,像父子一样。
电影讲的是被年轻的自己追逐的故事,但看李安拍过的电影,会发现这实则是一场父与子的较量:
强大的父亲在逐渐衰老,儿子为了成长,要杀了父亲。
父子之间的抗争与纠结,一直是李安探究的方向。
这个从业30年的华人第一导演,再次回到了这缠绕他半生的命题。
02
“两个男人,极有可能终其一生只是长得像而已。
有幸运的成为知己,有不幸的,只能是甲乙。”
李安从小是被父亲打大。
他出身台湾屏东,是家里的长子。父亲李昇是名门之后,严肃又古板,教育孩子最爱用棍棒。
李安身体不好,要挨骂,数学不好,要挨打。
弟弟李岗也承认:「父亲的压力都给了李安。」
李安本人不善言辞,没有口头抱怨过,只是在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里批判了「打骂教育」:
「打骂小孩是最不需要花脑筋的,因为你不需要观察他成长中的细微变化设想出有益的辅导对策。」
这样的压迫教育,导致年轻时的李安极度自卑,心态不好。
他的数学成绩也非常差,两次考试都因为数学考不过,从大学落榜。
最后只能上了一所艺术专科学校。
他在这所学校得到了极大的归属感,终于不用学数学了!
李父这辈子最痛恨的两个职业,一是船员,二是演员。
李安在学校里不但当了很多次演员,还拿了奖。
他自导自演了多出独幕剧,还得了话剧比赛的最佳男主角。
学校是快乐的,家里的父子关系依旧很紧张。
李安每次一放假回家都会觉得胃疼,因为父亲会找各种理由来训斥他。
一次他在台湾巡演,晒得又黑又瘦,在饭桌上被父亲用筷子指着说:「什么鬼样子!」
李安把筷子往桌上一放,转身就把自己锁在房內,两个人都很不开心。
就在父子关系降到冰点的时候,转折突然出现。
李安要拍毕业作品,没有机器。
李父爽快地掏钱,给他买了一部当时非常昂贵的摄影机。
李安就用这部机器,拍了一部18分钟的黑白短片《星期六下午的懒散》,被纽约电影学院录取。
03
“那些年只顾自己,虽然我的追求他无能,也无力参与。
只记得,我很着急。”
父子间相互折磨的关系始终是李安心里的一个结,他早期的作品,全都与「中国式父亲」有关。
他的成名作:《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被称为父亲三部曲,因为里面的父亲形象都是同一个演员演的:郎雄。
在《推手》里,父亲是一个太极拳老师,不会说英文,和外国媳妇难以沟通,把儿子逼到撞墙。
《喜宴》的父亲曾经是军队的师长,在家里有极大的权威,一门心思想着要抱孙子。
远在美国的儿子不得不和男友联合起来策划一场假婚礼,假戏真做女方怀了孕,3个人都很不开心。
《饮食男女》里,父亲又变成了一个失去味觉的退休大厨,妻子去世,和3个女儿生活在一起。
女儿们都想搬出去住,父亲又需要他们照顾,家中隔阂越来越深。
在以上电影里,「父亲」的形象始终是一致的:落后,蛮横,不讲道理,同时又渐渐老去,脆弱,需要照顾。
电影里的儿女们,渴望挣脱父亲的掌控,又想要得到他的认可。
这也是李安心中作为儿子的矛盾。
他自己在书里是这么说的:
「对我来说,中国父亲是压力、责任感及自尊、荣誉的来源……一方面我以自我实现与之抗逆,另一方面我又因未能传承而深觉愧疚」。
04
“我知道他肯定得意,只是等不到机会当面跟我提。”
李安一直有一个遗憾,自己的最辉煌的时候没有被父亲看到。
在他父亲看来,拍电影是不务正业,做一个有编制的大学老师才是。
李安靠《喜宴》拿到金熊奖的时候,爸爸在劝他改行。
他靠《理性与情感》在好莱坞站稳脚跟的时候,父亲还劝他50岁退休就去教书。
2003年,李安的事业迎来重大危机,他搞砸了《绿巨人》。
这部投资1.2亿美元的片子,口碑极差,只赚了不到3亿的票房,加上宣发费用勉强没亏。
性格敏感的李安再一次对自己的事业产生了怀疑。
那年他带儿子回台湾过年,父亲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但看见儿子这么颓废,还是坚持写了一幅字劝慰他。
还说:「已来到这个地步,只能顶着钢盔往前冲。」
真正爱你的人,总会在你走到人生最低谷时,给你鼓励。
这句话,给了李安继续前行的力量,他接下了不被人看好的《断背山》。
这部电影,让李安成为了第一个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华人。
可惜这一切,李父都看不到了。
那次过完年不久,他就因为心肌梗塞去世,享年88岁。
这件事给李安留下了深深的遗憾,拿了奖也不能弥补。
他自己在采访里说:「我可以得到奥斯卡,我还是觉得不对。
就是说这种功成名就,我还是没有除掉我那些阴影,我对父亲还是有亏欠。」
05
“到临老,才想到要反省父子关系。
说真的,其实在回答自己敷衍了半生的命题。”
这么多年,李安一直尝试在电影中弥补现实里的父子关系。
他安排《推手》的父亲在故事结尾和同样丧偶的陈太太开始交往;
在《饮食男女》中,父亲不仅得到了爱情,还恢复了味觉,和女儿达成了和解。
这些都是以一个「儿子」的视角出发,能给出的最好结局。
但在今年的《双子杀手》,65岁的李安开始站在「父亲」的角度思考问题。
特工亨利想要阻止年轻的自己重复他犯过的错,过上自己得不到的生活。
这是东方父母特有的责任感:想要为孩子安排好一切。
但「儿子」表示自己的人生要自己选择。
世间大部分的父子关系就是这样,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想要给对方最好的,却忽略了对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电影里的两个人,在弑父的过程中,完成了交流。
杀死父亲,实际杀的,是彼此间的隔膜。
李宗盛在歌里这样写:
「若是你同意,天下父亲多数都平凡得可以,也许你就会舍不得再追根究底。」
儿子最终会慢慢成长为父亲,发现父亲和自己一样,都是普通人。
普通人都会犯错,都会有缺憾,但他们对彼此的爱,都是真挚的。
李安用了65年明白了这层深意,在这部电影里,与父亲和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