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辅导员,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
从多年的辅导员工作实践中,或多或少的学生成长案例都印证了这一点,辅导员要求严格、率先垂范的,她所带的学生大部分积极向上,有自己的追求,辅导员敷衍工作,得过且过的,他所带的学生也是一笔糊涂账,搞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辅导员是照亮学生成长的一束光,不管这束光是否强劲,即使是微光,也要自带光芒!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辅导员工作确实很繁琐,每年的每个月,都有很多固定动作,曾有辅导员把“月月工作”制作上墙,满满当当毫不含糊,一年干下来,可以,几年干下来,职业倦怠感油然而生,“躺平者”大有人在,靠着坚持下来的缘由,还是源自“热爱”。
发自内心的热爱,如同时代楷模曲建武教授一样,辞去厅级干部职位,毅然决然重返辅导员岗位,就是为了学生的成长,看过电影《守护青春》,除了感动就是佩服。
如果不热爱,谁会大冷天去看晨练打卡,晚上去看学生晚自习;如果不热爱,谁会手机24小时在线随时通过屏幕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如果不热爱,谁会常深入宿舍、课堂、运动场,和学生在一起,关注学生发展呢?
被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记住,让爱被看见,也是辅导员的幸福。
光有热爱还不行,还有要爱的方法。
辅导员工作对象是学生,是有独立思想、青春盎然的学生。
做人的工作很难,做好青年学生的工作难上加难,需要正确的方式方法,在工作中去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
就拿开班会来说,要提前做好班会主题的确立和策划,做好班会重点阐述,也要增强班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开一次班会达到一次效果,不断提升班会的效能感。
而不能仅仅就是照本宣科,同学们满怀期待坐在教室,你就短短十分钟就结束了,一次失望之后就很少再有期待了,对今后工作的开展也会增加难度。
面对不同的学生,按照青年人成长规律,结合专业实际,既要重点关注“两头学生”,也要把目光停留在“中间群体”,因材施教,精准施策,充分运用“谈心谈话法”“分类教育法”等各种方法,在活动中育人,在文化中育心,让学生信任你,愿意找你倾诉找你帮忙。
常怀有爱心还不够,还要有爱的能力。
辅导员工作技能很多,要明晰辅导员角色定位与职业素养,加强党团和班级协同建设、学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就业创业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务与工作体系、校园突发事件及危机应对等等职业能力的提升,才能有底气去面对学生成长路上发生的问题。
参加工作坊、专题培训、视频网课、公众号学习等,考取一些职业技能证书,成为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帮扶、校园文化、网络思政等某一学生工作领域的专家,这才是最棒的!
学生也是辅导员的老师,做好辅导员的职业规划,让自己在辅导员的育人实践中和学生一起灿烂绽放!
辅导员这个岗位,是最接近青春的,也是见证到更多人的青春奋斗的,用自己的光芒照亮学生的前行之路,手持戒尺、眼中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路,为向上的生长助跑,为绚烂的青春摆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