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的主题是“正确的抉择所需的智慧”。蔡老师说到,正确的抉择需要具备正确的判断力,而正确的判断力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学习才能够获得。而一个人的判断力则取决于他的理智,智慧。
理智是如何获得的?是不是读很多书,就会有理智呢?当然不是,我们这里的读书是要求看对书才好,若是看错书,那就是污染。一杯清水,第一滴墨汁只需一秒便融入清水中,若想恢复成本来的状态,则需要花十倍,百倍的时间清除,孩子的思想也是如此。
那么到底哪些书本,哪些教诲才能真正建立理智呢?答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是经历几千年的人类共同印证 确确实实都是所言不虚的真理,中国的圣贤智慧是超越了时间跟空间的。四五千年做人要尽孝,四五千年之后,做人仍要尽孝,孝是穿越时间空间的,这样的真理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用短暂的生命好好追求,好好深入。
当拥有理智时,才会下对抉择。在抉择中,抉择思想、观念最为重要,也就择念。因为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则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现代人普遍的观念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炎黄子孙的思想观念则是孝,通过孝顺父母来修善身心,齐家,治国,平天下。
英国的大哲学家汤恩比教授曾经说过,解决21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两种学说: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因为不论是孔孟学说,还是大乘佛法其核心都是仁爱存心。当我们仁爱存心时,能够懂得互相帮助,在提升互爱,就能够懂得创造大同世界。
如何正确的规划自己的生涯呢?从小心存仁爱之心,就在积福,培福,年轻时有德行,有智慧,是在造福。福在晚年享,才是真正的福。“福田心耕”从小就处处为人着想,他有这样的态度,学到的东西一定会贡献社会,中年造福,晚年注定会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