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在线上领读一本书?

如何在线上领读一本书?

作者: 双向养育良耳 | 来源:发表于2024-03-03 09:00 被阅读0次

    #RIA学习力导师践行营

    在RIA学习力导师践行营的第八周,我们有一个任务是对自己感到困扰的问题进行追问,以此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找到问题背后的真问题明晰问题方向。

    今天我将这个过程记录下来,以此形成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如果你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扰的问题,迟迟不知道如何解决,不知道落脚点在哪儿,通过自我追问,能有效帮助你找到解决方案。

    这篇文,应该可以给到你一个新的思路。

    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自我追问,有一个简单的流程,是这样子的:

    1、准备三张便签。

    2、拿一张 A1 便签。选择近期困扰自己的一个问题,且该问题解决后可以给你未来的生活或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思考好后,请写下来。

    3、对着你的 A1 便签,尝试提出各种问题,自问自答。提的问题先刻意练习“前因后果适用边界”的提问模型,但不要局限于此。直到问题达到 20 个。把这些问题记下来。

    4、在自问自答之后,思考 A1 便签中写下的问题的本质,重新定义这个问题,重述“我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写在一张 I 便签上。

    5、围绕 I 便签内容,规划目标和具体行动,写在一张 A2 便签上。

    这里对A1,I,A2便签进行解释,这是赵周老师的RIA便签法里的名词。

    R(Reading)就是自己阅读,按我自己的理解,如果是在生活中,那就是阅读自己的生活。

    I(Interpretation)就是对阅读的思考,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如果是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理解为定义自己的问题。

    A(Appropriation)学习者拆为己用,结合自己的经验及思考,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A1:写和这个知识有关的自己的经验,回顾自己有没有经历过或见到过类似的事情、情景。通过反思自己的相关经验,让这个知识真的和自己有关。如果是在自我追问中,A1可以理解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经验,对自己问题的追问与思考。

    A2:写下针对这个知识/问题自己可以如何进行下一步行动,今后如何应用,让知识真的在自己的生活里发挥作用。

    好了,接下来按照这个流程,我进行了自我追问。

    第一步,明确我的A1:最近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线上领读一本书?”

    第二步,针对我的A1,进行追问,并自问自答

    这一步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先把能想到的问题全部列出来,然后再进行自问自答,这样有助于聚焦在自己的问题上。如果边问边答,很可能提问的问题会从答案中延伸出来,可能就脱离了A1的问题。

    按照这个要求,我对自己提出了下面这些问题:

    1)什么是领读一本书?

    2)为什么要领读一本书,自己看不行吗?

    3)为什么要在“线上”领读一本书?

    4)领读者的角色到底是什么?

    5)领读一本书难道不是对内容的重复吗?

    6)领读的形式必须是在线上吗?

    7)是否已经在“线上”领读过?

    8)线上领读一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9)自己对于线上领读一本书的效果有什么期待?

    10)现在自己是怎么领读的?

    11)现在的领读有什么效果?

    12)现在的领读是否达成了目的?

    13)现在的领读有什么困惑?

    14)你想在线上领读一本书的时候达到什么效果?

    15)如果不在线上领读一本书,会有什么后果?

    16)在线上领读一本书,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17)你现在具备了哪些条件?不具备哪些条件?

    18)现在做过哪些努力和尝试?

    19)这些努力和尝试取得了哪些效果?

    20)有没有和领读一本书类似的活动?

    21)这个类似的活动和领读一本书有哪些本质区别?

    22)好的线上领读有什么特点?

    在进行第二步的时候,我的感受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本来觉得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追问,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追问的时候发现自己是too young too simple。

    自我追问,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果然提问也是一种能力

    第二步的问题已经就位了,题已经出好了,到了考生上场的时间了。

    开始自问自答。

    1)什么是领读一本书?

    领读一本书就是领读者带领一群读者一起读一本书,这是我的自我理解。为了不跑偏,我去网上搜索了一下资料。目前没有找到更专业的解释,暂且这样理解。后续如果有更专业理解了,我再更新内容。

    2)为什么要领读一本书,自己看不行吗?

    自己看当然可以,只是个人行为,自己的理解也都是单方面的,而领读在领读者的引导下,可以听到专业的内容补充和解释,也可以加强不同读者之间的链接,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从他人的经验和智慧中吸取养分。

    3)为什么要在线上领读一本书?

    因为工作需要,我们成立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的线上读者俱乐部,每周都要领读一个章节。所以必须在线上领读这本书。

    4)领读者的角色到底是什么?

    本来自己也没想明白,甚至一度认为,书都买到手了,自己看就行了,为什么还要人领读,就好像一个小婴儿学走路一样。

    后来思考了一下,这是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当我们对同一本书感兴趣,天然的就想和同样喜欢这本书的人产生链接。而且很多人买了书不容易读下去,放在书架上积灰了,领读者通过组织领读可以帮助读者把书读起来,克服惰性。

    这样思考之后,觉得领读者的角色应该是有以下几个:

    ①活动的组织者

    ②内容的引领者

    ③话题的制造者

    ④学习的促进者

    我又从网上查询到了相关的内容,是这样界定领读人的:“领读人等同是整个读书会的灵魂,一场读书会的成败完全掌握在领读人手中,同时也掌握了整场读书会的内容、风格和呈现节奏,从书籍内容掌握到议题设定,都必须要领读人深入理解、逐一确定。可以说从读书会开始之前,领读人就已经在操控着读书会的发展。一个好的领读人必须清楚认识自己在整场活动中所承担的责任。

    作为领读人,你一定要理解,人们会想来参加读书会,是基于某种认同感,领读人要做的就是强化这些认同感,并赋予其他人来参与的意义,也就是领读人之所以举办读书会的目的。”

    领读人的责任有:激发参与者的认同感、发掘群众智慧、寻找天使用户。

    前两者都好理解,最后一个寻找天使用户里,提到的“天使用户”是指那些会主动协助宣传、主动参加读书会的成员,这些人是你的天使用户,也就是最认同、并愿意影响其他人一起认同你的人。

    5)领读一本书难道不是对内容的重复吗?

    同上一个问题提到的,现在不觉得是重复。

    但是对于已经读过的人来说,一定程度上确实是重复的,对于没读过的人来说,线上的领读又是否能真正达到领读的目的呢?还是一些条件的。

    6)领读的形式必须是在线上吗?

    同问题3,必须是线上

    7)是否领读过?

    领读过,已经领读了4次了,截止到目前,每次领读都会准备逐字稿,已经完成15020字逐字稿

    8)线上领读一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帮助《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读者把书读懂读透用起来,给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服务,为用户创造价值。

    9)自己对于线上领读一本书的效果有什么期待?

    当然是期待读者能够跟着节奏来,积极参与到互动中;

    期待自己的领读能够真真正正地帮助到读者。

    10)现在自己是怎么领读的?

    我会把要领读的章节从头到尾,字字不落地看一遍,重点标记出来,然后确定领读的重点,最后开始写逐字稿。

    目前,我的逐字稿逻辑是把这一个章节变成一节课,从引入到重点内容的讲解,再到技巧的注意事项,会多次引用书中的原话,以此帮助读者聚焦到书中的原文位置,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1)现在的领读有什么效果?

    从目前参与人数来看,195人的群,每次能够积极参与互动的读者是5人左右,这个比例比较低,其他潜水爬楼的用户无法追踪到。

    从内容上来看,准备得很充分,也会特别设计互动环节,互动效果还可以。

    从时长上来看,每次领读基本都在1.5小时左右,感觉有些长了,毕竟现在是注意力短缺的时代,能耐住性子跟完全程的家长,真的是凤毛麟角了。

    12)现在的领读是否达成了目的?

    从4次领读来看,全程跟完的用户会反馈“很有收获”“有了新的理解”“有了新的思路”,这从侧面表明领读的内容还是扎实的,能够帮到读者的。

    13)现在的领读有什么困惑?

    领读内容量和时长上来是不是太长了?

    用户互动人数少,是不是内容准备得不够吸引人?

    甚至对自己现在这种形式是不是领读也存疑

    因为是线上,互动性没那么强,需要用户提前阅读这本书吗?

    如果用户没时间读,怎么办?

    免费的社群,无法从规则上给到用户更多的要求,或者用户心理上可能也觉得活动可参加可不参加,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14)你想在线上领读一本书的时候达到什么效果?

    能有更多人参与其中

    能得到用户更多的真实反馈

    15)如果不在线上领读一本书,会有什么后果?

    不行,目前是工作要求,必须在线上领读

    16)在线上领读一本书,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主观:

    领读人需要做充分的内容准备

    领读者的领读能力,抓大放小,详略得当的处理能力

    领读者活跃气氛、调动互动的能力

    客观:

    运营人员的社群运营支持

    读者提前阅读,积极参与

    17)你现在具备了哪些条件?不具备哪些条件?

    主观:

    每次能够充分准备

    领读能力上能够设计强互动环节,目前缺少了邀请用户分享阅读感受的环节,这一点为了保证效果,可以提前和天使用户沟通;

    领读的详略上需要抓大放小,目前因为担心用户不会阅读相关章节,总是面面俱到,领读的内容很多,导致时长过长,今后可以重点更突出,抓大放小做得更到位些。换一个思路来想,能来参加的、积极互动的都是爱学习的,爱学习的家长普遍都能主动完成相应章节的阅读。所以下次详略要更突出些。

    客观

    公司有专门的运营在做运营

    会提醒用户阅读相关章节,但是无法把控实际阅读进度,之前提议能够把每个章节的阅读计划做成打卡小程序,不知道后续是否能实现

    18)现在做过哪些努力和尝试?

    查询网络上的视频和文章,学习如何领读一本书

    19)这些努力和尝试取得了哪些效果?

    对于如何领读一本书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为下一步提升领读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行动计划

    20)有没有和领读一本书类似的活动?

    有,共读一本书

    21)这个类似的活动和领读一本书有哪些本质区别?

    共读一本书,主体强调的是领读者和读者,读者要参与其中,尤其是线下,不同的章节模块会有不同的人来朗读一遍,然后大家分享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等等;共读一本书在线上也可以开展,但是需要同频在线那种线上,起码的是音频环境中,不然听不到读的声音。如果是社群环境中,相对来说共读起来难度有点儿大。

    领读一本书,主题强调的是领读者的引领作用,其他用户是参与者。

    22)好的线上领读有什么特点?

    能获得大家认同

    能调动社群气氛

    能让参与者有获得感

    在答题过程中会发现,前面自己提问的时候,其实有些问题是重复的,那也没关系,略过就好了。

    在回答问题过程中,通过思考,并搜索资料的过程中,对于如何领读一本书有了更多的认识。

    接下来的第三步就是找到真问题了,自问自答以后,我的问题没有变化,依然是“如何在线上领读一本书”,这就是我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步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列行动计划了,“一切不能落到行动上的思考都是空想”,行动计划要符合SMART原则,可量化,可评估,可实现,有截止日期。

    于是,我的行动计划就诞生了。

    目标性:2月28日领读时,迭代领读稿,进行2.0版本的领读

    行动性:

    1. 2周内读完《如何共读一本书:高效引导社群学习》,提升领读能力

    2.搜索一个成熟的线上领读会,参加一次线上领读,进行观摩学习

    至此我的自我追问就完成了,针对“如何线上领读一本书”也有了清晰的认识和解决行动计划,下一步就按着计划实施就好了。

    作者介绍

    郎迪 双胞胎男孩的妈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美国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亲子沟通讲师,孩子自主学习力教练,成人RIA学习力导师,北京市重点小学初中课外心理课程特聘讲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在线上领读一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ek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