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先易后难,有先后有安排地学习吗?
今天在《教育的本质》中获得了新答案:
“在教育实践中,推迟困难的学科并不可取。
你确实不可能在还没有阅读能力的情况下就去读荷马的史诗;但有很多孩子通过母亲或者一些游吟诗人之口,先于很多成年人接触了《奥德赛》,在传奇故事的汪洋中驰骋。一些愚昧的人为了管理之便,不加批判地以事物的先后次序为学习内容排序,让学习变得像撒哈拉沙漠一样干涸。”
其实先给孩子复杂的事物,不一定就是坏事。在小学二年级时,我对孩子做了思维导图的练习,让她把所以的作业全部用图画了出来。满满一页纸。好多项目呀。之后,孩子二周都没有好好写作业。我想可能是被吓怕了。
还有衣服整理,在四年级时,我直接给她上了换季整理实务练习,导致很多年她一直觉得那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还有练习跳绳,一直不太好。1分钟总是100不到。我直接让她一次性跳200个,不计时间;后来都是连续跳200个,记时间。逐渐1分钟可以跳180多了。
这样的例子很多。但是我也不止一次怀疑,这样做会不会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因为孩子很多时候也讲过。我不回避这些,每次都和孩子一起讨论。慢慢地她会告诉我,什么什么以前觉得难,现在都可以了,轻松拿下,还会做个手势🤏。厚积薄发的高光时刻也不罕见了。
当然,也许这个方法不适合所有人。就像,也不是一定要先易后难地学习一样。
这个答案重要,这个思考与质疑的勇气也蛮值得赞赏的。
分享给书友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