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床的时候就想拿起电脑写点东西,拖拖拖的又拖到了傍晚这个时候。下午3点多,阳光透过扇叶片晒进窗子,窗台上摆放的绿色植物的影子便自然而然地投到了被子上,一盆柠檬草,一盆富贵竹,养了差不多有半年的样子。也要怪自己暑假回国前太过于手忙脚乱,竟然忘记送去给朋友家照料。一别2个月,植物的生命力也是不容小觑,虽然有些叶片干枯着,但浇了几次水以后还是那么昂首挺拔,令人欣喜。
夏,似乎代表了一年中最旺盛的时日。烈日,燥热,汗水,气味,感觉这才是真实生活应该有的模样,骨子里有喷薄欲发的力量。初中时候,大概最喜欢的是秋天,最喜欢的颜色是静谧蓝,冷静不失美好的那个颜色。
也许人的喜好真的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环境的转变而变化的吧。大学时候在印第安纳的小屯,大概冷的时候从10月份就开始了,彷佛一夜间,所有树木的叶子被紧催着褪绿变黄,再过一夜,就要光秃了,然后便开始了漫长的冬天,次年4月可能还会下一两场大雪,紧接着5月的某一天似乎所有沉睡已久的生灵再次复苏,整装焕发原有的模样。就好像在你眼前变了一场魔术。就是这样,经历了4年,似乎对季节愈加敏感,每每快要到夏天的时候,觉得生活突然间充满了活力和希望,一年中,也更加期待这个季节的到来。空气中飘来的味道,迎面吹来的风,让人不禁想去拥抱眼前的这个世界。内心坚定且有力量。大概是这个原因,所以爱上了夏天,爱上了拥有力量的红色。现在看来,秋天虽凉爽却略有悲凉,冬天虽白静但过于冷峻肃穆,春天虽有柔美但过于娇媚,唯有夏天,美与力量兼具。季节快要更替的时候,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也是会感应到的。比如前几天,脸上起了一些红疹子,这几天又慢慢褪去。这可能就是季节更。
3点半的阳光,一切暖和得让人有些许困意,于是随意倒在床上,枕着被子无意间睡了过去。中间大概是做了一场梦,突然醒来的那一刹那,内心有些慌乱和不安。这种感觉就像是小时候,睡醒了睁开眼看不见妈妈,立马清醒开始四处寻找,直到看见了才觉得安心。可能都是小时候留下来的一些习惯,那时候总是摸着我妈的脸才能够安心入睡。
谈起这个,想到了依恋感。找到值得信任可以依恋的人,建立起稳定健康的互相依恋感,应该是可以增强彼此幸福感的。然而害怕对自己以外的事物产生依恋,本身就是惧怕失去和失去以后的无法适从吧。毕竟曾经被填满过,而后被掏空了,从情感上是要有过度的阶段。可是人生常态就是这样啊,来了,走了。走了,又会进来新的。也许爱与被爱的能力,是需要被生活这样磨练的。
6点多准备出发去学校上课,正好赶上下班高峰。行色匆匆的各色人种,满眼尽是西装革履,提着公文包的上班族,很正式。刚来dc的时候,还不是特别适应这种环境,慢慢也就习惯了。相比小屯子,大家穿着就随意了很多。大学以前会经常幻想自己有一天,也穿上西装的模样,出入高级办公楼。可是真当你穿上的时候,还不如一件棉质t恤来的舒服自然。
又是一年秋招季,又到了挤破头去networking的时候,本科的时候,穿着高跟鞋和西装,拿着简历,挤在长长的队伍里,眼前乌压压一片,站了好几个小时,也就为了那20分钟能跟recruiter讲上话的机会。想在这样的环境里,找一份像样体面的工作,竞争压力不言而喻。然而现在的我,还是不紧不慢的,按着自己的节奏悠哉悠哉已过千年的感觉。
7点多照常上课,今晚是international business finance的课,老师是个韩国人,总爱抱怨自己是个穷教授,操着一口韩式的英文,但人还是很风趣的,尤其是讲到情不能自已的时候,总是一拍大腿,引得哄堂大笑。本来枯燥的东西,旁征博引,竟有点像听郭德纲的段子一样。
刷了刷朋友圈,清一色的中秋节祝愿和各色月饼。突然就想念起国内的鲜肉月饼,这时候也就只能望梅止渴了吧。时间过的好快,去年这个时候,记得特地和室友下楼想去一览圆月,蹲守了好半天,最终也没能看见。那时候还发了一条充满诗意的朋友圈 : “天空那么大,却找不到你头顶的那一轮月亮。是因为它真的不在,还是乌云遮蔽了眼。<晴天>”2015年的中秋节是9月27,今年似乎来的早一些。在美国的这些年,对于节日似乎也没有了特别多的感慨,过去就过去了,毕竟离大洋另一端太远也体会不到什么节日的气氛。每逢节日还是有一点点落寞,但仍旧希望纷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可以千里共婵娟,彼此多想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