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简书
忘记了怎么发现简书这个东西,然后就下载了一个,还直接微信登陆,暴露了头像。我以为这是一个读文章的地方,写手呢,都是一些人生赢家在这里指点江山。却也发现,这是一个叫人写东西的地方,还有人下了金钱的赌注,坚持日更。我本来不想写,但是骨子里想说话的人终还是 憋不了多久。我这人真是天生墨迹,想写就直接写呗,这第一段完全多余。既然来了,就写吧。
我们该写点什么
大学的时候,跟最好的朋友争的面红耳赤,现在要是再拿起这个话题,还是会争。作者写文章,是要给自己看,还是给别人看。我觉得是要给别人看,自己写给自己,仅仅满足的一小部分的需求,如果不需要给别人看,为什么要发表呢,全写在日记本里不就行了吗,所以绝大多数的文章,我们说只要发表出来的文章,都是要给别人看的。我们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情感,分享经验,喜悦,忧愁,反正,我希望读者知道我,本来我只是表象,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没有你也没有我。
语言限制理论,第一个分享
这是之前做老师的时候,研究关于左右脑理论发现并总结的一个结论吧。就是,所有的语言,和文字都是逻辑性的,片面的。无论怎么精确的语言,无法完全的描述一个事物。再怎么描述,我们只能描述这个事物的一部分。比如,一棵树,对着一个没见过这棵树的人来说,用再多的语言,也无法表达出真实的看见哪怕仅仅一眼。那么一棵树都是如此,描述历史事件,人的感情就更是如此了。比如,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难道人就这7种吗,一定还有很多种,而这7种之间也是否纯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喜极是喜吗。描述一个历史事件更是如此。比如共和党和民主党的作为,汪精卫和蒋介石的人品。那么就涉及到我们日常交往时候的语言理解。小明想说一句话,表达A的意思,但是他说的话实际的意思可能是B,可听话者,又很可能理解成C。在复杂对话中,尤其是中国语言文化,很有可能产品各种误会和不理解。
那么别人会怎么理解呢,出镜率很高的心理学术语,投射,影响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一个月前一次相亲活动,我自己经历的哈哈,我尽可能的在彻底全面的了解之前,不做任何的评价。但是我感觉到对方太强的投射心里。瞬间被贴了无数的标签和定性。当然,我再也不相亲了。所以下次,我写相亲。不是相亲不好,而是要看你想从相亲得到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