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世界上有“真理”,也就是“本质”存在,尽管难以抵达,但人的使命就是寻找它,向它靠近。(这就是洞穴之喻)
他们认为“真理”是善,所以“无知”是恶。不懂几何的别说话。
他们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不这么看,他认为不存在大脑以外的本质,而“分寸”就是真理,坐在台上的老者,有自己的分寸,在小溪里尽情玩耍的孩童,有自己的分寸,火车上奔波的销售人员,有自己的分寸,在家带娃的妈妈,有自己的分寸。
他认为,这些分寸不同,但是不互相排斥,它们同时存在。一个掌握了分寸的学生,毕业后成了官员,他当然会改变分寸,非如此不可。
他认为“分寸”就是“真理”,就是善。这接近于中文里面的“中道”,允执厥中。但中道不是“立场”,“立场”先行的,都毫无疑问是蠢货。难道我出生在非洲,所有黑鬼就都是对的?我就要爱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