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吗”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一句见面问侯,也叫打招呼。但仔细想想,当我们脱口而问时,这句话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也不应景,而且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不管何时何地,无论生人熟人,劈头一句“吃了冇”,大家就心领神会,欣然受之,从容应之。如果只考虑这一问的表层意思,必然是一脸懵逼。再加上“喝汤了吗”,“过早了吗”等细分早晚及地域的花式问法,更让人费解。曾经听过一段子,说是两个人在公厕门口遇见,一准备进,一个恰好岀来,互相问侯对方“吃了冇”,无论如何回复都挺尴尬的。
但存在即合理。到底是什么缘源才让这句答所非问的“吃了冇”成为了最质补,最亲切,最普适,也最让人心照不宣的经典问侯语?以前从没认为这是个问题,直到有一天闲翻《人类简史》,悟到了些缘由。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人类进化史,虽然地域、气侯条件、竞争等基本生存条件差异很大,但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吃,以及如何吃饱,如何吃的更好。
为了吃,远古人类从树上走到树下,从丛林走到草原,从草原到平川,又为了看得更远,从爬行变直立行走;为了长期稳定的获得食物,从采集发展到种植,从狩猎演变出驯牧;同时为了吃得更好,学习使用及发明工具,学会使用天然火和人工取火。
同时为了更高效的解决吃的问题,人类从穴居走到地面,从分散生存到分群聚居。从而形成氏族,部落,原始社会,形成了各种生产关系,也让社会分工趆来越成为必然。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必发展的两大基本因素:一是生产力,二是生产关系。而这两大相互作用的基本因素的原动力就是吃。可见“吃了冇”是多么高深和严肃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人类这么长的进化史,其实也就干了两件超牛B的事情,这两件事对整个人类史有决定性意义。一是掌握了火,二是掌握了电。掌握了火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掌握了电解决了基本的发展问题,其余皆黑暗。
远古时期的一场天火,会让古人类和所有动物惊慌失措。部分劫后余生的人类发现了被烤过的动物或植物种更好吃。于是就小心的保存火种加以利用。直到有一天发现了人工取火的方法,人类就可以走得更远,刀耕火种,烧林狩猎,吃上了熟食,结束了茹毛饮血旳日子。有了火,人类的食物结构与其他动物比,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终促进了人体结构与大脑的进化,才使人完全脱离动物界,成为万物之灵。
对电的掌握和利用,使人类的高速发展成为可能,包括现代最前沿的科技,本质上也是电的延展,比如万物互联,比如5G。。。。。。
纵观人类发展的结果,凡是传统美食丰富的地方,人们智商水平也比较高,凡是吃不饱,吃不好地方,人群整体比较落后。比如中国,几千年文明史,无非吃喝二字:食色性也,饮食男女,治大国如烹小鲜耳,民以食为天。。。。。。历代圣贤也有高度的总结。至于食物的种类与烹调方法,那可真是浩如烟海,穷其一生也难详述。曾经有个外国吃货,发誓三年吃遍中国。三年过去了,他还没走出重庆。饭没吃完,四川话说的很地道。所以中国人聪明是因为会吃。
因此一个在吃上如此不含糊的民族也必然傲视世界。
正因为吃在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上占着很重要的位置,吃的情结融入了人们的日常,人们的血液,是每一天的大事。试想远古人类语言体系尚未形成,沟通交流还很困难,但有一件事大家都很关心。不管是岀门找食儿的,还是在家劳作的,一天不见,见了面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对方吃了冇,只要吃过了,说明这一天算是挨过去了,大事解决了,可以相互放心了。久而久之,这句远古智人的问侯语便被口口相传延续下来。
当然,现在大多数人已无需考虑吃饱肚子的问题,改成如何减肥,其实减肥也是吃的问题。正常人只要吃对了,是不可能肥胖的,除非身体机能岀了问题。那么怎么样才不会胖?从上面文字大家应该知道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饥饿基因,本能是贪吃。因此保持体形的最好方法是饿了才吃,吃过还饿。同时保持狩猎找食的状态,就是运动。管住嘴,迈开腿就是这意思。可是能管住吗?
嘿,你吃了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