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讲述了情绪的可控状态与失控状态,教会我们如何控制情绪。作者将情绪的模式进程类型分成两类,一种是高模式进程也叫做可控状态,另外一种是低模式进程也叫失控状态。可控状态是指在思维清晰理智考虑周全的状态下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使我们能在自我意识清醒的可控状态下,综合各方面的感受作出灵活细致的反应帮助我们维持和孩子之间的和谐关系。失控状态下,思维的高模式进程被关闭,当事人情绪激烈,行为冲动,反应僵硬重复并且缺乏自省能力,也不考虑他人的看法。孩子的某种。行为可能会激活我们内在的感受,引起悬而未决的旧事,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被浸没在自己的不良情绪之中,孩子因为我们的反应而感到恐惧和困惑,长期以往就产生了悬而未决的旧事或创伤的代际传递的问题。当父母被自己的愤怒和过激行为困扰时,最好的做法就是停止和孩子的互动。在经历了失控状态后,我们冷静下来,逐渐的进行自我恢复,深入地进行自我了解,既所谓的“远距离”观察自己。要根本的改变失控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就必须学会分析这类状况产生的根源,更加深刻的认识自己,自我审判转变为自我接受。
第八章讲述了,亲子关系如何破裂又如何恢复,在和子女沟通时,父母难免会经历误会、争吵和其他冲突,这种冲突就是我们这里要说的破裂。长期的破裂关系会引发孩子的羞耻感,严重影响他们自我认知的发展,因此当破裂发生后,父母必须迅速采取措施及时重建与孩子的联结。要为孩子提供指引又与之保持距离,同时又要和孩子有建设性的交流和情绪上的联结,对于父母来说可能很难,我们都应该努力用幽默和耐心去接受自己,从而才能对孩子宽容慈爱,不断的责怪自己的过失让我们陷入自己的情绪而无法自拔,从而脱离与孩子的联结。
破裂主要分成以下几种类型:动荡性中断与良性破裂、设限型破裂、恶性破裂。例如青春期就是一个典型的动荡性中断。当父母没有理解孩子所传达的信息时,误解就会产生,这种误解就是良性破裂。即使是良性破裂对孩子来说也特别痛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用温和的方式及时对关系进行修复。当孩子做某件事却得不到父母的允许时,这就是设限型破裂,要在设限之后仍旧保持联结,关键在于重新调整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我们要认识自己,才知道自己究竟要设置怎样的界限,传递怎样的信息。设限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孩子的方式,而在发脾气之前设限效果会更好。破裂可能会导致强烈的情绪痛苦,对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产生不良影响,这不利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因而被称为恶性破裂。在和父母产生分歧时,孩子可能会感到被排斥、孤立无援,恶性破裂通常在父母处于失控状态时产生。父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认清自己在与孩子的受损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破裂的修复还能减轻我们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羞耻感。要注意的是,启动修复是父母的责任。在表明你重新联结的意愿并了解彼此的问题所在之后,你可以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要质问他,控制住任何发表意见的冲动,包容他的想法,不要为自己辩护。和孩子一起回顾他在事件中的经历,对于他的感受和情绪都要有所关注。
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之一就是帮助孩子发展平衡油门和刹车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缓解自我满足的欲望并调整自己的冲动,这表示孩子要学会接受拒绝,但同时不能失去自我信念。设置限制、界定合理行为以及指示行动都可以帮助孩子积累经验,培养安全观念,这些重要的“不”给了孩子发展自律能力的机会,并允许他们再踩下刹车后将油门转向其他方向。但我们需要理解孩子在受到限制时的紧张和不适,如果父母不能包容孩子的消极情绪,孩子就很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当我们明确的说出“不”字之后最好平静明确的和孩子交流,不能一味的让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