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中医经方的世界(12)
连载: 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世界
写在前面的话
阿胶是经方中一味非常重要的药物,在《伤寒论》中入方3次,在《金匮要略》入方11次。在经方中,阿胶主要起到的是“滋养、滋润、强壮、止血、缓和、镇静”的作用。
例如在“黄土汤”中,阿胶主要治疗下血,吐血,血衄,用量为三两,换算为今制就是46.875克;在黄连阿胶汤中主要治疗“心中烦,不得眠”,起到的是镇静,安神的作用,在此方中,阿胶的用量也是三两;在猪苓汤中用量则较小,主要治疗“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针对患者体液流失,心中烦热而渴的症候,起到的是滋润,镇静的作用。
可惜,这味药重要归重要,医师开方时手却会抖,为何会抖?因为现在500克的上好阿胶已经炒到了2千多元,随便一张含有阿胶的处方药就是几百元,有几个患者吃得起啊?
经方药物以廉,简,效,达而著称,堪称中药中的“基药”,怎么会把一味如此昂贵的药物作为“常用药”呢?
这得从阿胶的历史沿革说起,因为在汉代张仲景的时代,阿胶根本就不是“驴皮”做的。
制作阿胶其实上古阿胶以“牛皮”制的为佳
我们先来看看阿胶的古代制法。在东汉以前《神农本草经》的撰写年代,并未特指要用什么皮来“制胶”,马皮,牛皮,猪皮,驴皮,各种动物皮均可。方法是,将动物皮去毛,煮皮,熬为浓汤,然后倒入器皿中冷却,切片,晾干。
梁代的名医陶弘景则在他整理的《名医别录》中指出这种动物皮应该是牛皮,并且“东阿”产的最好。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他的历史巨著《齐民要术》中更进一步指出,制作阿胶以牛皮为上:
沙牛皮、水牛皮、猪皮为上,驴、马、驼、骡皮为次,破皮鞋、鞋底、格靴底、破鞍、革叉,但是生皮,无问年岁久远,不 腐烂者,悉皆中煮。
可见当时依然是什么皮都用,但是也以牛皮为佳,驴皮次之,杂皮更次。
牛皮牛皮曾被推崇为制作阿胶的上品
到了公元7世纪,孟诜的《食疗本草》将牛皮做的“阿胶”改名为“黄明胶”,至此“牛皮胶”的地位开始下滑。当然,这个下滑过程是跌宕起伏的。在公元8世纪的《本草拾遗》中,牛皮胶,驴皮胶均被奉为正统,两者并驾齐驱。
真正对牛皮胶进行了釜底抽薪打击的是宋人,11世纪,王兖的《博济方》将牛皮胶斥责为“假阿胶”,将驴皮做的阿胶捧为正品,从此牛皮胶的地位一落千丈。
当然,明代的李时珍,还是在他的《本草纲目》中说了一句公道话:
大抵古方所用者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
究竟哪种阿胶好?
我国的牛皮产量很大,应该有上亿张,若用来制作阿胶,阿胶的价格就会下降很多,老百姓也就用得起了。
可是,是不是驴皮做的阿胶治疗才好呢?
199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院的赵中杰 ,江佩芬团队发表的论文,对来源不一的阿胶(驴皮胶),黄明胶(牛皮胶),杂皮胶(猪皮胶)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这几种胶的氨基酸、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和胶原蛋白的组成比较接近,微量元素铁,钙,磷,锌,镁,钾,钠的含量也相差无几。
1992年,山东大学王龙团队对阿胶(驴皮胶),黄明胶(牛皮胶),龟板胶等六种胶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黄明胶的氨基酸总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总含量阿胶最高。
2013年,杨州市中医院的魏茂陈团队再次对猪皮,牛皮,驴皮胶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010 版《中国药典》规定的阿胶必须有的四种特定氨基酸,羟脯氨酸 ,甘氨酸 ,丙氨酸和脯氨酸含量,除猪皮胶不达标外,黄明胶(牛皮胶),阿胶(驴皮胶)均达标。
该团队还发现, 驴皮胶中胶原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动物胶。
胶原蛋白是大分子,不易被人体吸收,所以,对于人的身体而言,牛皮胶更容易消化一些,难怪在古代,牛皮胶甚至可以用来治疗体虚便秘。
至于阿胶所含的微量元素,其高低应该与产地有关,《齐民要术》中即指出:
“凡水皆得煮,然咸苦之水,胶乃更胜。 ”
所谓咸苦之水,即矿物质水,特别是富含铁、锌、铜、钙、钾、镁、钠等矿物质,经质检部门检验合格的水。
上古井水结论
所以说,品质好的牛皮,驴皮都是制作阿胶的上好原料,制出的阿胶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为上品,气味浊臭者则不可用。
阿胶的微量元素含量因起产地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来说用高品质矿物质水制的阿胶疗效更好。
最后提醒,牛皮做的阿胶比驴皮做的更容易消化,若你使用经方,要遵从古法,就应该用牛皮做的“黄明胶”而非驴皮做的“阿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