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的小丽和妹妹由于父母在外地做生意,从小由奶奶抚养大。由于奶奶年级比较大了,精力也有限,脾气又暴躁,小丽经常被打骂,胆子比较小。读书时,又被寄养到了姑姑家,这进一步影响了她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而姑姑家的姐姐作为独生子女,对于外来的妹妹,显然存在排斥心理,不断进行攻击辱骂。小丽因为从小缺乏关爱,缺少父母的陪伴,被寄养在姑姑家,既感到自己是外人,又羡慕姑姑一家,还怨恨父母的无情,从而增强了自己的孤独无助的感受。再加上自己在与姐姐的对比中,感觉自己处处不如人,更加重了自己的自卑感,终于离家出走。
不要说小丽经历了这许多,单说我侄女在我家住过的一段时间。吃穿住用自然不会被亏待,我也很关注她的心情和感受,但是内向的她仍然放不开。我儿子比她大三岁,她总是会跟在哥哥身后,哥哥干什么,她干什么。哥哥很反感她坠着自己,便不断凶妹妹。虽然我们会引导儿子,但是侄女还是胆战心惊的样子。因此,寄养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不是我们想解决就能解决的。即使父母再接孩子到身边,留在他们心底的阴影也不是随便就能清除的。所以说,孩子需要在父母身边长大,尽量不让他们住校,更不能长时间离开孩子,如外出打工,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当然,为了生活的需要,许多家长需要外出打工。有些懂得孩子教育的父母,会克服各种困难,带孩子去打工地上学。还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与爷爷奶奶达成协议,也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如我们村的一位文盲奶奶,老夫妻带着三个子女的四个孩子一起生活。他们跟孩子们一起制定生活、学习计划,给孩子们安排各种事情,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为家庭做点事,定期带孩子外出游玩,哪怕是到庄稼地里转一圈。学习时,让孩子们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定时让孩子跟父母进行情感交流等。四个孩子个顶个的懂事好学,积极乐观。
而一朋友从小跟着姑姑,姑姑一家待她也很好,兄弟姐妹也能和谐相处,父母还会经常去看她。但她仍然心存自卑,从内心不能原谅父母。
所以,作为父母,要尽量自己陪伴孩子。孩子越小,越需要父母用心的陪伴。尽量不要让孩子被寄养,哪怕让孩子去住校,因为在学校,孩子们都是一样的住校生,不会有被寄养的感受。如果必须被寄养,也需要经常与孩子加强联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同时与寄养家庭监护人加强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做好共同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