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了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十四岁的男孩总在晚上睡不着,跑到院子里溜达,因为自己冒出了想要杀死妹妹的想法。这种偷偷走出去的行为持续几天就被爸爸发现了,他坐在门口台阶上抽着烟,对男孩说早上好,聊了几个来回后男孩就自觉地向他坦白了自己的疯狂想法,而爸爸的反应是“哦”。然后他说别担心。有时候人们会有那样的想法。
我不想谈教育,只想说作为两个独立的人的平等对谈。在这种自己都会被自己的想法吓到的时候,我们最不需要的就是一个来评判你的人。这个爸爸的反映没有任何惊恐或神经质的惊讶,只是告诉他不必担心。他没有责怪,而且本可以问更多关于男孩对妹妹的态度之类的问题,但他没有。他解释说是乙醚的作用,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其实解释已经不重要了,这样毫不犹豫的接受与理解才是最能起到安抚心灵的。
昨天生日,夜里已经躺下,疲惫的身躯突然放松,寂静让回忆全部涌来。回想到去年的这个时间段,我还沉浸在甜蜜的恋爱中,过不多久,就要到分手的时间节点,已经过去一年了我却还没全然放下,遗憾与不甘总让时不时会回忆起他,不出意外地,我失眠了。
在黑暗中睁着眼睛,不管怎么转移注意力也不能把我的情绪转移出去,摸到手机,看到朋友发来的零点前的最后的生日祝福,也没多犹豫,就想跟她倾诉。好在是她,也幸好是她,我们啰里啰嗦、稀里糊涂地说了一个小时,从我对上段恋情的不甘,到我对爱情的失望,从我对他的不舍,到我觉得遗憾太多,我想到什么说什么,但她一点儿都不抵触和排斥,我的每句话她都认真看,每件小事都认真回,哪怕隔着手机屏幕,也能感受到一个高质量的听众带来的踏实。
聊着聊着,我回想起每次遇到感情问题都会跟她聊,因为她给我的每一句回应都是肯定,每一次话题都是鼓励,我从不担心我跟她聊的时候会出现任何让我感到不舒服的话,是那种可以放下戒备、毫无保留地信任的人,而我感到的聊天中的舒适,都是建立在她对我的理解上的。
其实感情问题,不单指恋爱,任何涉及到情感的问题,都没有唯一的答案,没有唯一的解释,我们之所以无法释怀,只是怕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这么觉得的人。失恋啊、疯狂的想法啊,已经让人这么难过和惊慌了,如果大家都如此幸福和平静,唯有我自己感到了这种不安,难道不是伤上加伤了吗?因此在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做的事早在内心有了判断,想要倾诉,不是为了听你来告诉我对还是错,而是想听“我理解你这种感觉”。
网友评论